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展即將亮相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2022-07-21 10:50:00??來源:福建省文物局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由國家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于2022年7月23日上午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峰會期間,為展示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福建省文物局主辦,福建民俗博物館牽頭承辦,各地市文物部門和各相關博物館協辦的“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展示”專題展區,將亮相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福建館(8B04展區)。展示時間為7月22日至26日(其中7月23日上午10:30前為領導巡館)。 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展示專題展區 該專題展區展示內容主要包括:福建博物院、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福建民俗博物館,福州市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漳州市博物館、三明市博物館、三明市萬壽巖遺址博物館,浦城縣博物館、閩侯縣博物館、福建土樓博物館、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單位的博物館數字化項目成果。 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項目成果參展單位 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展示亮點介紹: (一)互聯網+博物館 通過一體機集中展示全省博物館的特色展覽、精品文物、數字產品及創新互動小程序,包括福建民俗博物館《山海夢華圖》、廈門市博物館“當盛世 憶英雄”鄭成功數字創意展、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全景展廳展示等。 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展示文博一體機 (二)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全景漫游 數字賦能閩越王城,千年遺址煥發新生。閩越王城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南方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漢代城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兩大互聯網傳播體系,將項目數字產品向外宣傳推廣,同時提升展覽的趣味性、互動性。 (三)福州市博物館數字文物互動展示墻 在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特色項目“數字世遺”,福州市博物館打造了一系列數字化項目。此次峰會展出的是“數字文物互動展示墻”,又稱“數字多寶閣”。收錄了福州市博物館100件館藏珍品,以立體化、互動化的形式展現。通過展示墻,將文物展示方式從“靜態被動”向“主動交互”方式轉變,打破了傳統線下實物陳列固化的展示方式。觀眾可在參觀中互動、在互動中求知、在求知中獲得良好體驗,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觀眾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數字文物互動展示 (四)浦城縣博物館沉浸式數字文物交互體驗 浦城縣博物館的沉浸式數字文物交互體驗設備,營造沉浸式互動空間,通過上下屏聯動交互形式,對館藏精品文物進行深度解讀。觀眾通過掃碼,可對展示內容進行移動端瀏覽及分享,針對不同文物可設置不同的交互內容或文物相關小游戲,也可以通過3D觸摸式的文物動畫,看清文物每一個細節,深度挖掘展示內容,加強與展品的互動交流。 沉浸式文物體驗 (五)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紅軍標語交互體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機關與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聯絡的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由上海中共中央機關經香港、廣東汕頭、大埔青溪村、福建閩西汀州到中央蘇區紅都江西瑞金,由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領導。在進入蘇區時需要出示蘇區通行證(路條),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的數字化展示設備——“巧取路條”,觀眾通過一體機拍照、簽名、取條,趣味地還原蘇區通行證(路條),具有很強的歷史帶入感,將“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的革命精神和歷史知識鮮活地傳遞給觀眾。 紅軍標語互動體驗 (六)閩侯縣博物館的古洋遺址考古挖掘小游戲 古洋遺址是黃土侖文化時期(距今3500左右)的重要遺存。古洋遺址,位于福建省閩侯縣鴻尾鄉古洋村北面閩江下游南岸,是青銅時代福建農耕文明的見證。游客通過觸摸顯示屏體驗古洋遺址考古小游戲,模擬考古挖掘動作,將發掘出的文物碎片標本收集、拼接修復。 為加強福建省博物館數字化成果交流,參展參會人員可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官網(http://www.szzg.gov.cn/)或小程序上辦理觀眾入場證,在規定的開放時間內入場。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展館的人員進場時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按要求從場館指定入口進入,經預約碼核驗、體溫檢測、健康碼核驗后進場,并全程佩戴口罩。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