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啟動儀式在榕舉行 精彩活動詮釋“博物館的力量”
2022-05-19 17:03:39? ?來源:福建日報App—新福建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訊(記者 陳星宇 羅燁/文 陳沖鋮/圖)今天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今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主辦的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在福建博物院拉開帷幕。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偉澤,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林守欽,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福建博物院負責人傅柒生,福建省委編辦副主任羅巖,省直相關部門領導及省內各地市文物行政部門和博物館代表,福州市區八所中小學校長等特邀嘉賓,相關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等參加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傅柒生局長主持。 福建省文旅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福建博物院負責人傅柒生主持活動 每年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在這一天,全世界的博物館都會舉行與本年度活動主題相關的展覽、活動。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旨在強調博物館擁有影響人類世界的巨大潛力和強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作為今年福建主會場的舉辦地,福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兩百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昌盛、人杰地靈;福建博物院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院擁有館藏文物和各類標本21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4萬件。 福建省文旅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林守欽致辭 今日主會場活動精彩紛呈,啟動儀式上推出了“福”文化微視頻,同時連線武夷山市等各地分會場進行現場直播,舉行《福建省博物館概覽》《八閩物語——福建館藏文物精品》首發式,為獲全國主題展覽獎的博物館頒獎,為全省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大賽獲獎講解員代表頒獎。啟動儀式后,舉辦福建省通史展覽博物館聯盟大會暨館長論壇。同時配套推出“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且聞鳥鳴靜待花開——福建博物院館藏花鳥畫作品展”及文創活動、社教活動、學術講座、鑒寶活動。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現場 啟動儀式上,福建省文旅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林守欽指出,近年來,全省文博系統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要,積極開展保護、研究、展覽、展示、社教活動等,著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館際資源整合、深入挖掘文物內涵,文博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福建文化遺產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全體文博人要以“國際博物館日”為契機,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博物館,不斷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努力推動博物館內涵式發展;要緊緊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突出“福”文化宣傳,著力打造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展覽;要發揮文博優勢,加強文旅融合,推動更多文物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我省博物館工作邁上新臺階。 八閩物語館藏精品頒發儀式 《福建省博物館概覽》《八閩物語——福建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圖錄》首發式 全省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員大賽(志愿者組)頒獎儀式 全省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員大賽(專業組)頒獎儀式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優秀博物館頒獎儀式 “博物館日是國際博物館界的盛典節日,所謂‘方寸間一覽閱千年風云,動靜中一瞥驚萬種風情’,這就是博物館的力量,這種力量背后彰顯的歷史記憶和文明、文化、文物的光彩,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我們所處的世界更加美好。”福建省文旅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福建博物院負責人傅柒生首先介紹了全省文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和重大突破,并針對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進行了詳細而獨到的解讀。他表示,博物館工作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關系著社會、觀眾和民生,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豐厚滋養,需要一代一代文博人的付出、堅守、傳承和創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博物館在新時代下綻放出時代的風姿、風采、風貌和時代的力量。 主題講座 另據了解,福建省目前共有審批設立或備案設立的博物館145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03家,非國有博物館42家。除主會場活動外,全省各地博物館也在5月18日前后開展了上百場豐富多彩的文教活動。 相關鏈接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執行單位——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外景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下設典藏研究部、陳列設計部、社會教育部等13個部門。博物院擁有館藏文物和各類標本21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4萬件。 疫情的突然暴發,給博物館帶來了許多新的情況和棘手的問題。福建博物院秉持“服務時代需求,貢獻智慧力量”的理念,在“內、外、前”三個方向著力,及時調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通過多重賦能,貢獻博物館力量。 福建博物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創新傳播手段設立項目與展覽。“五館服務工程”是福建博物院的品牌服務項目,是整合報紙、網絡、廣播、地鐵站、機場候機廳等社會資源開辟的“紙上、網上、空中、地鐵、空港”博物館。疫情期間,通過“五館服務工程”向社會推送了大量的優秀文化產品:在“網上博物館”推出了90個經典展覽,“紙上博物館”上刊登了90個文物故事,“空中博物館”中播出了500多個文物講解,“地鐵博物館”中播放了60個文物故事視頻。 福建博物院還擁抱新技術,與各大互聯網媒體深度合作,開展“線上云賞”“線上展廳”等系列主題展覽活動。兩年來共制作了網上論壇、網上文物故事、短視頻、音頻等產品100多件,其中有50件被送上“云端”。同時,還向社會提供在線課程和在線音頻,組織博物館專家集體推介文創產品等。去年,福建博物院與《國家寶藏》欄目文創品牌運營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致力文創產業的開發利用。 在抗擊疫情、建黨百年等重要的時間節點,福建博物院組織征集社會變遷物證,收藏了參與武漢“抗擊疫情”醫生的防護服一套;向全社會發布了“紅色老物件”“紅色故事”征集令,在向時代獻禮的同時,也為后人留存了象征時代精神的物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