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物來福州啦!“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將在福建博物院展出
2022-05-11 14:00:0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展覽時間:2022年5月12日-8月12日 展覽地點:福建博物院1樓1號展廳 (福州市鼓樓區湖頭街96號) 票價政策:全票60元 (1)6周歲(含)以下學齡前兒童、70周歲(含)以上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警察、消防員、離休干部及記者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獻血人士持《福建省無償獻血榮譽證》和本人身份證免費參觀。 (2)6歲以上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含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及60(含)-70(不含)周歲老年人憑相應有效證件可享受半價優惠。 購票渠道:通過下方二維碼購票或現場購票 東南網5月11日訊(本網記者 陳靜)福州人有眼福啦!文博界頂流——三星堆文物偕同長江流域沿岸十幾家博物館的當家寶貝來到了福建博物院。為助力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的開展,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導,福建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和長江流域博物館聯盟聯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12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以三星堆文物為代表的“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共展出長江流域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107件文物,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展示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青銅文化遺存。 “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合作單位數量多,文物展品品質高,是疫情當前的2022年福建文博界的盛事。福州人在家門口就可以近距離觀看與體驗三星堆青銅器等來自長江流域的國寶重器,親眼見證華夏古文明令人嘆為觀止的造物天工,實屬難得。 展覽分“巴蜀并輝、群雄競華、多元一體、天下歸一”四個部分,系統展示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歷史光輝和璀璨成就。 第一部分“巴蜀并輝”,主要介紹長江上游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兩個重要古國——巴與蜀。這里有以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為代表的蜀文化,也有與之并輝共融的巴文化。帶有神秘氣息的戴金面罩銅人頭像、象征通天神木的青銅樹、代表古蜀人眼崇拜的銅眼形器等精品文物在這一部分均有展示。 戴金面罩銅人頭像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三星堆青銅人頭像上的金面罩,說明當時的古蜀人視黃金為尊。但作為常設于宗廟的祭祀神像,面部飾以黃金的目的或許是因為古蜀人認為金面罩可以娛神,使神更加靈驗,這應當也是高貴、權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銅眼形器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古蜀人特別崇拜眼睛,從巫文化的角度理解,這應當與古蜀人認為巫師的眼睛能見神鬼幽明這一觀念有關。 第二部分“群雄競華”,主要介紹長江中下游地區繁盛多樣的青銅文化。作為商王朝南下首邑和軍事重鎮的盤龍城,有著與中原最為接近的青銅文化。兩湖地區數以千計的楚墓,彰顯了崇巫祀神的浪漫楚風。吳、越之地出土的青銅兵器、工具和原始青瓷,則反映了吳越先民的精神面貌。 青銅鴛鴦尊 鎮江博物館藏 鴛鴦形尊取材于江南水鄉的鴛鴦。整個器形比例勻稱,挺拔穩重,鴛鴦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周身素樸無紋,清秀簡美。此造型的青銅尊未曾在中原鳥獸尊類中出現,具有典型的吳國特色,是江南青銅工匠們獨特的藝術創造。 青銅鳩杖 紹興市柯橋區博物館藏 此器因杖首為一圓雕鳩鳥而得名。杖的下端為一跪坐人像,其雙目平視,雙手置于前膝,斷發紋身,佐證了古越人斷發紋身習俗的存在。越人因長年與水相伴,為了便于在水下干活,他們將額前及兩鬢的頭發剪短,并在身體特定部位文上龍蛇圖案,以防水中“蛟龍”的侵害。 越王州勾劍 荊州博物館藏 州勾是越王勾踐的重孫,在位三十七年。這柄越王州勾劍刃鋒銳利,光澤如新。越國的青銅劍鑄造精良,紋飾美觀,且刃薄鋒利。越國鑄劍能手歐冶子曾帶領助手在閩北湛盧山建爐,鑄造質量優良的寶劍。福州市的冶山和歐冶池,相傳也是歐冶子鑄劍地。 第三部分“多元一體”,主要介紹長江流域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文化格局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依靠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不僅存在著東西方向的文化互動,與黃河流域的文化聯系也同樣緊密。 銅人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陜西寶雞出土的這兩個銅人手執物件的樣子,與四川三星堆青銅立人執物的樣子非常相似,昭示著長江流域及黃河流域以水為紐帶,存在著頻繁的文化交流。 第四部分“天下歸一”,通過揭示青銅器的文化內涵,反映了秦滅六國、天下歸一的歷史發展趨勢,長江流域青銅文明最終融入了華夏主體文明。 秦公镈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秦公镈不僅體形較大、造型精美、紋飾華麗,代表了先秦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的水平,且其上銘文對春秋時期秦國的銅器斷代有著重要意義,為研究秦早期歷史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展廳現場 陳靜攝 展廳現場 陳靜攝 展廳現場 陳靜攝 虎年彩蛋:展品里的虎元素 石虎 虎鈕銅錞(chun)于 銅虎尊 鏤空虎紋銅鉞(yue)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