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王廟點燃生態“福”字香
2022-05-03 14:30:00?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字香盤 祈福大戲 地處邵武市東部的衛閩鎮謝坊村,是中央蘇區村、南平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村。這里有一座閩王廟,坐北朝南,緊挨著316國道。數百年來,廟里燒的都是一種生態“福”字香,這在全省十分罕見。 閩王廟燒的“福”字香,燒法傳承至今,始終未變。“福”字香的燒盤為鐵器,制作“福”字香的原料為山茶籽殼碾成的粉,底料為燃燒干凈的山茶籽殼粉塵。即便是“廢物利用”,在燒“福”字香的過程中,也盡力做到“減量”和“綜合”,即一盤“福”字香,僅用十來克的粉,且能將日積月累的粉塵用于肥田種植。 “一盤香燒六七個小時,每天只燒一盤,都由我制作、放置、點燃。”79歲的陳錫發,當場示范制作全過程。閩王廟內四周,齊整地擺放著一盤盤燃著的“福”字香,卻沒有煙霧彌漫的熏人味。 閩王廟與其他佛教寺廟不太一樣,主要供奉的是閩王王審知。王審知治閩實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肅吏治,輕徭薄賦,省刑惜費,鼓勵墾荒,興修水利,建城池,辦學校,招納中原名士,積極經營海外貿易,為當時閩國的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發展和人民安居起了積極作用,被八閩人民尊崇為“八閩人祖”“開閩王”。 在這里,閩王的誕辰和忌日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每年正月初六還有閩王巡游活動。閩王廟雖在一個小山村,影響的范圍還是比較大的。前來閩王廟祈福的人,有本村和周邊鄉村的人,福、廈、漳、泉等地也有不少人前來祭祀,燒“福”字香。民間把閩王當作普遍崇拜和信仰的神祇,既表達了當地群眾對閩王王審知貢獻于福建的尊崇,又飽含著自己對吉祥幸福最原始、最普遍的祈愿。 近年來,當地政府充分意識到祈福文化的客觀存在及其獨特的社會傳承價值,通過對閩王廟里“福”字香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去其糟粕,萃取精華,將祈福文化作為一項民間特色品牌加以宣傳和推廣,弘揚愛國愛鄉的閩王精神。 他們將閩王廟打造成一個祈福場所。現在,門前左側有一塊“閩王廟簡介”的石碑;廟門欄頂上,書寫著“祈福文化”四個大字;進入庭院大門,便是一個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小坪子,坪子兩側的墻體上有著“福”字香的制作及燒法圖片。他們依托于民間對閩王的信仰,以閩王廟為中心,有效引導“過火焰山”、秋收后唱“大戲”慶賀五谷豐登、做“福氣米丸”等一系列祈福民俗活動。 他們將祈福文化與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學習和領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真諦,不斷提升衛閩鎮水果、油茶、食用菌等傳統產業。如今,包括謝坊村在內的衛閩鎮鄉村都是真真實實的美麗鄉村,村莊井然有序,街道衛生整潔,一派幸福的生活場景…… 林傳仁(文/圖)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