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評“最美文物守護人”
2022-04-15 16:32:30??來源:文物之聲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福建省文物局公布2021年度“最美文物守護人”名單。據了解,這是福建省首次組織開展“最美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活動于去年2月啟動,以面向基層、自下而上為原則。經福建各設區市文物局、平潭綜合實驗區文物局及省直屬文博單位等部門推薦或個人自薦,共申報36人,經專家評審、集體研究、公示等程序,最終評出2021年度“最美文物守護人”11名。 第二屆廈門·思明文物傳承跑暨“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中的志愿者們 “此次入選的守護人有組織推薦也有個人自薦,他們來自各個不同領域,對文物保護有特別貢獻。有退休公務員、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社會力量;有打擊文物犯罪的督查執法人員;還有長期在基層的文博人等。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文物,自愿保護文物……”福建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副處長肖玉琴介紹道。 老有所為 余鐘純是一名退休教師,現年81歲,為南平市順昌縣元坑鎮歷史文化顧問。他多次參與政府部門對古鎮、古村落等的保護規劃工作。1962年至今,他60年如一日挖掘元坑的歷史文化和文物資料,研究、宣傳元坑歷史文化;利用業余時間為文物單位制作圖文并茂的展板,為群眾義務講解同時將元坑散落在野外的文物記錄在案。 林金榜是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名譽董事長,現年73歲。他在福建湄洲祖廟工作20多年,注重湄洲祖廟古建筑文物規劃、保護和修繕。他保護了諸多媽祖相關的重要文物,補充了湄洲島各時期媽祖文化、媽祖文物的歷史空缺,投資建設媽祖源流博物館。2016年按照國家文物局“海絲”聯合申遺工作的總體部署,推動落實湄洲媽祖祖廟遺產保護工作,組織實施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推動媽祖文物活化利用。 吳錫孝,現年72歲。創業成功后的他回到三明市尤溪縣經通村,不顧家人反對,出錢出力組織力量修繕古建筑,建設家鄉。2018年,他主動對接并邀請當地文物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先后無償出資1800多萬元對經通村5座古建筑群進行搶救性修復。他的“老屋拯救”經驗與做法,產生了文物保護示范引領的良好社會效應,受到各級媒體關注、宣傳報道,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老屋拯救”,先后籌得6000多萬元社會資金投入修繕經通縣古建筑100多座。 柯建是一位退休公務員,同時也是元戎第志愿講解員,現年69歲的他斥資修繕保護了福州市平潭縣元戎第(詹功顯故居)。1964年,柯建隨父母租住元戎第;1994年,他買下元戎第并累計斥資近百萬元對其進行保護修繕。他將故居各角落進行詳細拍照、留檔,積極收集閩臺水師文化和平潭的戍臺將領歷史資料,形成系統的檔案。他先后在元戎第接待了海峽兩岸參觀者2000多人,為海防文化傳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黃水靈,現任福安市察陽黃氏宗祠理事,現年67歲。自2017年擔任黃氏祠堂理事長開始,他帶頭梳理制定黃氏祠堂文物安全工作,把文物安全落實到日常工作中。2017年2月,他出資5萬元完善祠堂消防系統。2019年牽頭理事會出資4萬余元,在祠堂內外安裝9個監控攝像頭,并對祠堂辦公室進行改造,實現值班監控、辦公巡查一體化。2020年再次對祠堂進行一系列整改措施,消除文物安全隱患,協調美化周邊環境。他還主動印制“黃氏祠堂文物消防安全告知書”,向祠堂周邊居民宣傳文物保護意識和消防安全觀念。 執法守護 吳志誠是泉州市文化市場綜治執法支隊二大隊負責人。自2010年開始從事文物執法工作,他帶隊辦理的“呂某買賣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案”獲評文化部2013年度全國文化市場重大案件;查辦的在國保單位洛陽橋保護范圍內侵建工程案獲評“2018年度全國文物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優秀案卷”;查辦的在省保單位開元寺祖師塔的保護范圍內侵建工程案獲評國家文物局“2021年度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優秀案例”。他平時主動學習鉆研文物安防、消防和防雷知識,多次為各文保單位和各縣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入選福建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師資庫,被各地文物部門和文物執法部門邀請專題講座20余場次。扎根基層 黃新勇是漳州市華安縣文物保護中心一名干部。他長期堅守在文物保護一線,2020年在華安縣開始進行石窟寺專項調查,在田野調查期間身體摔傷至多處骨折,艱難之下仍舊堅持在崗,直至完成華安縣石窟寺調查工作,完成華安縣石窟寺調查表,編制半山石龍宮石窟寺調查報告。日常工作中,他主動承擔文物修繕、電氣線路改造及“三防”工程等工作。曾是教師的他,憑借20年教育經歷所得經驗,主動對文保單位記錄檔案進行完善。 卓海蓉是廈門市思明區文保中心干部。2016年起,她積極參與策劃開展“文物守護認領”模式,發起“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轄區內199處不可移動文物得到社會力量認領保護。“文物守護認領”模式受福建省委、省政府認可并發文在全省推廣。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入選“2019年度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她組建了思明區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并開通7條以文物為主的旅游線路,組織開展多項文物研學系列創新社教活動,累計舉辦系列活動近300場,參與人數達500多萬人次。 傅清林現為龍巖市上杭縣文物保護中心干部,在客家族譜博物館工作期間,他多渠道征集客家族譜等文物資料豐富館藏,截至目前,共征集160多個姓氏3000多部近2萬多冊客家族譜。客家族譜博物館成為臺灣聯合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院校的研究教學實踐基地。在省級文保單位早康會議會址實施智慧消防試點工程。 志愿保護 鮑道文是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愛荊莊保護與發展理事會黨支部書記。2009年他組織成立“愛荊莊修繕籌備組”,共籌資300多萬元對愛荊莊古厝進行原狀修繕。2019年他組織成立“愛荊莊保護與發展黨支部”,探索“1+1+N”模式(1個紅色堡壘+1支紅色隊伍+N種紅色服務),創辦“莊寨聽黨說”專欄,成為永泰首批特色研學紅色教學點。2018年,愛荊莊被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是年度唯一獲得此殊榮的中國項目。 王天祥是中國科學院人文學院2018級研究生。他和福州市文物保護志愿者們一起組建了一支志愿者團隊“福州老建筑群”,呼吁更多志愿者參與文物保護,宣傳文物保護知識。2018年,他與同為文保志愿者的好友一起呼吁保護即將被拆除的連江明代建筑群,得到廣泛關注并引起相關文物部門重視,連江明代建筑群得到及時保護,現該片區已成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他還為福安市陽頭古街編寫《陽頭歷史建筑價值分析》,助力陽頭古街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17年5月,王天祥聯合同伴在網上發起眾籌,籌款修繕“繆氏宅第”古建筑,“大廳堂修好沒多久,臺風就來了,保護得很及時很有效”,當地居民廣為稱贊。 “國家文物局已經連續開展了四屆‘尋找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活動,這個活動特別好,很有意義,于是我們也想嘗試一下。”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介紹,此次開展的福建“最美文物守護人”活動非常成功,希望能持續舉辦,以此鼓勵全社會重視和參與文化遺產守護,傳承歷史文脈。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