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物守護人】將滿腔熱情揮灑在文保路上的卓海蓉
2022-04-15 16:32:55??來源:福建省文物局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個人簡歷 姓名:卓海蓉 性別:女 籍貫:廈門市同安區 工作單位及職務: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職員 工作經歷 2013年8月至2021年9月,廈門市思明區圖書館,職員(借調區文化和旅游局從事文物保護工作); 2021年9月至今,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思明區文物保護中心),職員,從事文物保護工作。 個人事跡 卓海蓉于2013年開始在廈門市思明區從事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奮戰在思明區文物保護的最前沿。思明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全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91處(326個點):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40個點)、省級40處、市級4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188處,世界文化遺產地“鼓浪嶼”也在思明區,文物層級高、總量多、比重大。8年來她見證了思明區文物保護的跨越式發展,參與了思明區重要文物的保護實踐,以優秀的政治定力,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及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管理實踐,不斷夯實基礎,開拓創新,積極進取,推動實現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加強文物保護基礎工作。近年來,卓海蓉為主負責完成了思明片區176處不可移動文物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制作和完善工作、完成不可移動文物信息平臺的填報;樹立116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文物標志說明牌、并增補文物安全責任牌;完成轄區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開展文物專項調查10多項、文物安全培訓40余場、文物行政審批及轉報70多件,負責和參與福海盧厝、陳黯墓、胡貴墓、摩崖石刻等60余處文物修繕工程。參與推薦申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涉臺文物古跡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完善文物管理網絡,明確各街道屬地責任、各部門職責,聘請文保員和志愿者對文物進行巡查保護,形成區、部門、街道、社區、社會力量五級文物保護管理網絡,每年組織文物業主、文保員和文物志愿者開展文物安全知識和巡查技能的培訓。 卓海蓉(第一排左三)與廈門市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們 創新文物保護管理方式。自2016年以來,卓海蓉積極策劃、參與開展全省首創的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模式,發起了“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將轄內199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推出讓社會力量認領保護。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她認真組織認領保護的志愿者,對所認領守護的文物點進行常態化巡查,并對志愿者反饋的文物問題及其協調處理,消除文物安全隱患。 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物保護宣傳活動。配套組建了思明區文物尋根志愿宣導團,開通7條文物游線路,面向市民游客每周末常態化開展宣導活動,以宣導的方式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會“說話”,增強群眾對思明文物的了解和保護意識;搭構了思明區文物業主守護聯盟,交流文物保護經驗,提升業主自主保護意識;邀請文史專家進行實地教學培訓,讓志愿者、文物業主成為文物的“代言人”,為來來往往的參觀者講述文物背后蘊藏的動人故事,傳承其中蘊涵的城市文脈,廣泛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2019年,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服務總隊被福建省文物局推薦入選中國文物安全志愿服務福建示范隊,每月組織省隊隊員集中開展文物安全檢查,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問題,防范文物安全事故。 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創新模式獲得各級相關部門的高度肯定:福建省委、省政府(閩委發〔2019〕11號)文件中專門指出在全省推廣廈門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模式;2020年,思明區“文物守護認領”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100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此外,卓海蓉還具體組織開展“文物放大鏡”安全行動、100期大型系列廣播報道“聽見歷史的聲音 文物傳奇”、“文物保護+線上”、全國首個文物傳承跑、中小學寒暑假文物研學等一系列創新文物宣導活動,累計舉辦系列活動近300場,活動參與人數達500多萬人次,讓文化遺產走進市民百姓生活,形成全民共同守護文物的社會正能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落實文物安全責任。卓海蓉組織落實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與各文物業主(使用人)文物安全責任書的簽訂工作,指導督促各街道明確轄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直接責任人及安全管理員,并完成轄區176處(鼓浪嶼除外)文物的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牌樹立工作。每年開展文物安全大排查以及防汛、防臺風、防火等專項檢查,落實文物安全檢查巡查、隱患整改制度,檢查總數累計超過100次,有效保證了文物安全的責任落實。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