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三部門聯合發力 百年鐵路文物重現榮光
2022-02-16 15:17:29? ?來源:檢察日報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918年冬,這里目送過文學家朱自清與父親道別,留下了散文《背影》;1919年春,毛澤東在這里送湖南留法學生赴上海;1929年5月,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在這里停留;1949年4月,鄧小平和陳毅在這里星夜渡江,進駐總統府…… 這里,就是見證了多少歷史風云的傳奇火車站——南京浦口火車站。為了保護好這一重要的鐵路文物,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下稱南京鐵檢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從2018年起,聯合江蘇、上海兩地的鐵路部門以及地方文物行政部門,開展了歷時三年的專項保護行動,讓百年車站重綻歷史芳華。 滬蘇攜手 共護傳奇火車站 浦口火車站舊址地處長江南京段北岸,始建于1908年,1914年正式開通運營,舊址為老式英式建筑,三層磚木結構,米黃色外墻,紅色大屋頂上面寫著“南京北站”(1985年更名)四個大字。2004年,該站客運正式停運,2006年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之一。 由于歲月的侵蝕和戰火的破壞,加上停運后疏于管理,近年來,浦口火車站舊址及周邊建筑已是傷痕累累,破敗不堪。2018年3月,南京鐵檢院公益訴訟檢察官走進浦口火車站,看到月臺的長廊殘破斑駁,連接輪渡碼頭的雨廊荒草沒膝,候車大廳雜物遍布……“盡管有所耳聞,但隨著浦口火車站緊閉的鐵門打開,眼前的景象還是讓我們痛心。”南京鐵檢院副檢察長張敏告訴記者。 經調查了解,浦口火車站舊址產權歸屬于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局集團公司),管理和使用單位是南京東站,但文物保護的行政管理職責屬于地方文保部門。如何聚合各方形成保護合力,成為擺在檢察官面前的難題。 針對浦口火車站舊址保護中存在的原貌毀損、亂搭亂建、垃圾隨意堆放等情況,南京鐵檢院向南京市文物局制發了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南京市文物局第一時間向江北新區文保部門發函布置文物保護工作。江北新區文保部門表示,浦口火車站舊址的問題我們一直在關注,但產權在上海局集團公司,協調有難度。檢察官當即對接上海局集團公司,但該局對于如何保護和利用也拿不出好辦法。 “權用管”分離正是導致浦口火車站被擱置一邊、無人管理的原因。“盡管地域不同,行業有別,但大家保護文物的目標是一致的,缺的就是啟動對話的契機。”張敏告訴記者。 南京鐵檢院將問題匯報到江蘇省檢察院和上海鐵檢分院,均得到了大力支持。經過兩地檢察機關的共同努力,2019年7月31日,地方行政部門與鐵路產權部門在南京江北新區召開圓桌會議,會議達成一致意見:浦口火車站的保護納入到浦口民國風光帶的整體建設中來,推進片區的整體風貌保護。 目標既定,如何落實?“浦口火車站的保護工作程序復雜、專業性高,涉及屬地行政部門和上海、江蘇兩地鐵路部門,涉及產權、資金、技術等多項難題。”三年多來,已記不清跑了多少次浦口火車站的張敏對此深有感觸。 具體方案談了一輪又一輪,最終確定由地方政府長期租賃,出資與周邊的其他地方文物一起修建,配合長江沿岸的自然環境和景觀統一打造浦口火車站歷史片區。上海局集團公司表示,在項目啟動前,做好相關管理工作。 2021年5月,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截至2022年1月中旬,浦口火車站及其附屬建筑的搶救性修繕工作已經完成,火車站周邊的工人宿舍、老宅民居的修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修舊如舊 重現民國建筑群組像 浦口火車站舊址的保護推動了上海局集團公司轄區內的整個鐵路文物保護工作。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部署并指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鐵路檢察機關開啟了“文物保護專項檢察監督”,對轄區內的鐵路文物進行摸排和保護,其中涉及江蘇的鐵路文物有13處。 浦口火車站自建成至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圍繞浦口火車站陸續興建了鐵路車務段大樓、工人俱樂部、機車修理車間等英式建筑群。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琦說:“津浦鐵路最完整的原始風貌,在這里沒有被改變,沿線的其他地方基本都面目全非了”。 南京鐵檢院圍繞浦口火車站舊址,對分散在周邊的鐵路文物進行梳理排查,發現機務段英式建筑等十余處具有文化、歷史等多重價值的建筑都存在“骨質疏松”、殘垣斷壁、漏水漏電等問題,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2020年10月,該院向江北新區文物保護部門和鐵路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 “經評估,修繕費用高達數百萬元。”南京鐵檢院檢察官助理劉亞飛告訴記者,“當時文物使用單位認為該建筑處于停用狀態,巨額修繕資金大大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文保部門則堅持認為使用單位負有出資修繕的義務。”這使得修繕工作一度停滯。 時至2019年初冬,檢察官心急如焚,“這些斷梁殘垣一旦遭逢雨雪,整棟建筑都有傾覆風險,修復工作等不起。”2019年10月31日,上海鐵檢分院、上海局集團公司領導視察浦口火車站修繕進展時,南京鐵檢院檢察官帶著他們來到幾成危房的浦口機務段英式建筑點,詳細說明修繕遇到的難題,上海局集團公司領導當即表示將修繕資金納入年度預算,有效承擔起文物保護的社會責任。 修繕工作拉開大幕,南京鐵檢院一方面協同文保部門認真研究修繕方案,堅持讓維修單位請技術精湛的老木工,并邀請東南大學建筑學教授和蘇州古文物修繕專家現場指導;另一方面持續跟進上海局集團公司資金撥付進展,先后撥付修繕資金200余萬元,保證修繕進程。 以點帶面 賡續鐵路工人運動紅色血脈 鐵路工人是最早出現的產業工人群體之一,千里鐵道線旁,留下了不少革命遺跡。以浦口火車站為切入點,南京鐵檢院檢察官全面調研勘察轄區內的13處鐵路文物,包括“二七”大罷工津浦鐵路工人臥軌處,傳播革命火種、舉辦工人進步活動的扶輪學校(解放前我國鐵路中小學的專用校名),打響新四軍江南抗日第一場攻堅戰的新豐車站(地處鎮江境內)等。 在全面調研勘察的基礎上,南京鐵檢院分別于2019年11月30日、2021年6月30日向南京江北新區宣傳部、鎮江市文物局制發了檢察建議,督促修繕工作。 各方迅速響應,鐵路部門優先撥出修繕資金,支持文物保護;屬地街道、村鎮主動承擔文物日常管理、清掃維護工作;文保部門持續跟進修繕進度,監督修繕工作如期完工。 2021年12月初,扶輪學校修繕工程竣工,兩棟民國建筑保存了青磚灰瓦的原貌,仿佛走進了百年前的舊時光;“二七”大罷工工人臥軌處立起了文物介紹牌,擁有了紀念地名,還建起了江北新區紅色文化陳列館。 上海局集團公司南京橋工段紀委書記汪國權帶著職工參觀后感慨地說,“我兩年前剛調到南京工作的時候,就專程來看了幾次,當時一片荒蕪。沒想到,短短時間內,舊貌換新顏。現在我們新職工入職,新黨員宣誓,我都會帶他們來看看,這些鐵道邊的紅色文物傳承著先輩精神,是我們鐵路人不可忘卻的記憶呀!”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吳向東說,“鐵路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責,凝聚地方政府、文物主管部門、鐵路部門合力,讓百年車站‘活’起來了;活化利用鐵路紅色文物的優勢,修建紅色廣場,傳承先輩們的革命精神,讓鐵路文物再現光芒,有效地維護了公共利益,值得點贊!”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