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 | 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2022-01-21 18:10:00??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展覽時間:2022年1月21日開展 展覽地點:福建博物院主館13號展廳 公元2022年是中國農歷虎年。虎,俗稱“老虎”,一種起源于亞洲的大型食肉類貓科動物,力大敏捷,性兇猛,位居食物鏈頂端,素有“百獸之王”的美譽。 虎年新春,中國文物報社聯合各地近50家文博機構,眾籌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標本、藝術品圖片,集結成生肖文物圖片聯展,走進博物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期盼全國人民虎年行虎運,如虎添翼,虎虎生福。祈愿偉大祖國虎歲盈虎力、展虎勇,虎嘯風生,龍騰云起! “班寅贏得號將軍,目電聲雷震千里。” 虎所歸屬的貓科家族是食肉目中適應性最強、分布最廣的一支,起源于大約11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目前已知最早的虎化石是由中國科學家在甘肅發現的龍擔虎(Panthera zdanskyi),生存于約250萬年前更新世初期,許多科學家也據此推測老虎起源于中國。 萬年衍化 劍齒虎類化石 北京自然博物館藏 劍齒虎類生活在大約1100萬年到1萬年前,體型有大有小,上犬齒都特別長。它們屬于貓科中的一個古老分支“劍齒虎亞科”,與“豹亞科”的虎、獅、豹等現代大貓只能算遠親。 東北虎學名西伯利亞虎 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林區及俄羅斯西伯利亞至韓國地區。由于棲息地縮減,20世紀80年代調查表明,東北虎在小興安嶺已絕跡。 瀕危待護 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三個亞種已經滅絕。 2010年1月,泰國召開的老虎保護亞洲部長級會議提出將每年的7月29日設為“全球老虎日”,倡議共同努力促進野生虎及棲息地的保護。 “長嘯一聲驚百獸,雄風四起壓千邪。” 虎作為中華大地上最大最兇猛的掠食動物,中國古人在與虎共生的環境中,對虎威猛神武的氣勢、百折不回的精神、強健驃悍的體魄,既敬畏又向往,將其視為神明,予以崇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虎文化。 中華神獸 虎形銅飾 / 戰國 遼寧省博物館藏 “后母戊”青銅方鼎 / 商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虎鎮八方 杜虎符 / 戰國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清管轄科爾沁左翼郭爾羅斯后旗扎薩克印 / 清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靈虎納福 虎形金飾片 / 戰國 遼寧省博物館藏 磁州窯系白釉黑花臥虎枕 / 金 周口市博物館藏 虎型入畫 佚名 雍正帝行樂圖冊之刺虎圖頁 / 清故宮博物院藏 居廉設色虎頭仕女圖紈扇 / 清東莞市博物館藏 “虎躍龍騰人間景,鳥語花香天地春。” 在整個中國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中,虎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虎神話、虎傳奇故事,在全國各地各民族中都有流傳。人們認為虎能分辨善惡、鎮魔驅鬼、辟邪除穢、益壽延年,還能夠保護兒童成長,驅除家庭災禍。于是,虎的形象常被運用在生活中的每一處。 虎亦有靈 潮安楊雪友作武松打虎"剪紙 / 1955年 曾良作小武松打虎陶擺件 / 1960年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 祈福辟邪 絹本設色“九羅漢”水陸畫軸 / 清 臨汾市博物館藏 河北武強母子虎年畫中國美術館藏 虎福童趣 浦城林平翠虎剪紙 / 現代福建博物院藏 漢族貼花虎形圍嘴 / 現代 廣西民族博物館藏 幸覽九州虎躍時。 欣逢中華龍騰日, 萬里瞳瞳春來早。 爆竹聲聲虎歲新, 部分展品先覽: 供稿:陳列展覽部 編輯:程茜(信息工程部) 責任編輯:方晴筠(信息工程部) 最終審稿:龔張念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