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打擊文物犯罪 警方2021年追繳文物3.8萬件
2022-01-12 10:25:43??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記者2022年1月9日從公安部獲悉,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對各類文物犯罪尤其是盜竊石窟寺石刻、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竊古建筑及其構件、盜竊損毀革命文物等犯罪發起攻勢,取得顯著成效。 2021年1月至11月,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件19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600余名。累計追繳文物3.8萬件,包括一級文物50余件,二級文物280余件,三級文物2600余件,守護了一大批國寶平安歸家。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安機關先后偵破23起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文物大案,抓獲公安部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的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10名。 記者了解到,公安機關充分發揮“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作用,向社會公開發布被盜、丟失文物信息626條,為打防犯罪、追繳文物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面對嚴峻復雜的文物犯罪形勢,公安部會同文物部門連續4年部署開展全國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2021年8月再次將專項行動延長一年,嚴厲打擊盜掘、盜竊、倒賣等各類文物犯罪活動,先后偵破陜西咸陽“1.16”系列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案、安徽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被盜掘案、福建漳州“11.23”系列盜撈海底沉船文物案、“2004.12.13”四川省圖書館文物被盜案等一批公安部掛牌督辦的大案要案。 為進一步加強文物安防網絡建設,公安部會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文物博物館單位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見》,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館單位治安防范能力水平。各地公安機關加強駐重點文保單位派出所、警務室建設,強化聯合巡邏,排查安全隱患,切實織密文物安全防范體系。 盜墓筆記:開餐館掩護盜掘古塔地宮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在公安部指揮部署下,陜西省公安機關歷時14個月,成功偵破陜西咸陽“1.16”系列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案,先后抓獲盜掘、倒賣文物犯罪嫌疑人36名,成功將95件被盜掘倒賣的文物(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29件)全部追回。 2017年底,陜西省咸陽市公安局發現彬州開元寺塔地宮文物被盜掘的重大線索,并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案件上報后,公安部刑偵局對此案高度重視,將案件列為“1.16”案件,掛牌督辦。 汾河渭河流域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活躍著盜墓分子,衛某剛就是其中的“行家”。他從14歲起就開始從事盜墓犯罪,為此他拜過三任師父看風水、定方位。 上世紀90年代,衛某剛就對開元寺古塔動過心思。2001年,他組織的團伙剛挖了20多米,即被警方抓獲。正在山西作案的衛某剛隨后被抓,因盜掘古文化遺址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出獄不久,衛某剛又操起了舊營生。 專案組經艱苦細致的工作,初步查明,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間,以衛某剛為首的犯罪團伙,通過在文保單位附近租賃民房開店為掩護,使用專業工具對地宮進行定位,先后對陜西咸陽興平清梵寺古塔(唐代)、陜西渭南蒲城慧徹寺古塔(唐代)、陜西寶雞岐山太平寺古塔(宋代)、陜西咸陽旬邑泰塔(宋代)、山西代縣阿育王古塔(宋代)、陜西咸陽彬州開元寺古塔(宋代)等6座古塔地宮(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山西運城東郭西周古墓葬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實施盜掘,并從其中三處古塔地宮中盜取了花卉紋鎏金銀棺、雙鳳紋鎏金銀槨、石塔、阿育王塔等95件珍貴文物。 據介紹,衛某剛等人經過踩點預謀,在目標附近以餐飲經營為掩護,夜間在屋內打洞向塔下掘進,作案后用土將洞回填。 由于案件時間跨度長,涉案人員眾多且文物銷贓環節多,被盜文物已經多次轉手倒賣,抓捕嫌疑人和追繳文物工作難度極大。為徹底摧毀該違法犯罪團伙,追回全部被盜文物,專案組先后輾轉山西、江蘇、河北、北京、河南、甘肅、寧夏、四川、浙江等地,將衛某剛、閆某強、衛某軍、衛某璽、韓某省、崔某明等多名盜掘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該系列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案涉案文物被全部追回。 海底摸金校尉:團伙出資人和“潛水員”分贓 公安部掛牌督辦的福建漳州“11.23”系列盜撈海底沉船文物案告破,打掉兩個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追繳各類文物1500余件,其中宋元龍泉窯“海撈瓷”846件。此案的成功偵破,為保護“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福建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郭志良介紹,2020年9月,福建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接到舉報線索稱,一個犯罪團伙正在漳州市漳浦縣海域組織盜撈海底沉船文物。刑偵總隊高度重視,立即指揮漳州市公安局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發現韋某超、李某元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并案偵查中,拓展出以吳某風、洪某陽等人為首,在漳州古雷海域盜撈海底沉船文物的情報線索。 2020年11月23日,經過一夜的蹲守跟蹤,專案組果斷出擊,組織80余名警力在六鰲海域、古雷海域集中同步收網,將實施盜撈犯罪歸來的兩伙犯罪分子一網打盡。此次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繳獲“海撈瓷”273件。 經審訊,韋某超、吳某風等人對其實施盜撈海底沉船文物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并分別供述了伙同他人實施盜撈、倒賣文物犯罪的新線索。 按照公安部對文物犯罪案件實施全鏈條打擊的部署要求,專案組乘勝追擊,繼續順線追查,先后赴福建平潭、福清等地,抓獲韋某超團伙其他成員2名,追繳海撈文物169件;赴江西撫州抓獲吳某風團伙的2名倒賣文物犯罪嫌疑人,追繳被盜“海撈瓷”476件及其他文物600余件;赴廣東、廣西抓獲韋某超團伙中充當潛水員實施盜撈的犯罪嫌疑人2名,案件至此成功告破。 “11.23”系列盜撈海底沉船文物案系近年來公安機關偵破的最大一起盜撈水下文物案件。犯罪團伙的出資人、“潛水員”等提前約定出資、分贓比例,由“潛水員”實施盜撈犯罪,作案得手并銷贓后,團伙成員按約定比例分贓,組織分工明確,作案手法專業。 此案的成功偵破打擊了盜撈文物犯罪的囂張氣焰,為保護“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此案追繳的大量“海撈瓷”等文物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了最直接、最生動的依據。 被盜16年文物現身拍賣行 2004年12月13日,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古籍被盜,其中包含一級文物唐代佛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堅牢地神品第十八》。因現場未提取到有價值的痕跡物證,該案一直未破。 直到2020年9月8日,四川省出入境文物鑒定工作站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擬拍賣的謝無量、劉師培等近現代名人書信信札,系川圖館藏品《魚雁集》組成部分。 拍賣信息引起了四川省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注意。即將拍賣的書信信札到底是真品還是贗品?經四川省圖書館清點,發現原為7冊本的《魚雁集》有6冊確實不知去向。 接到四川省文物局情況通報后,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迅速開展核查工作,并將情況上報公安部刑偵局。公安部刑偵局立即部署廣東警方將文物撤拍并暫扣,指揮四川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會同文物部門和川圖工作人員趕赴廣州,全面開展涉案文物甄別、鑒定、追繳及案件調查等工作。 經查,此次《魚雁集》拍賣委托人系2005年4月從上海崇源拍賣有限公司拍得該組信札。專案組遂趕赴上海,調取該場拍賣會資料等,發現與《魚雁集》同批委托拍賣的還有川圖2004年被盜的唐代佛經以及其他8件古籍,該10件拍品委托人均為“劉得成”。 專案組圍繞涉案文物歷次交易委托人開展深入調查,查明“劉得成”的真實身份為盜竊犯罪前科人員陳某軍。2021年1月28日,專案組在四川德陽將陳某軍抓獲。 經審訊,陳某軍如實交代了作案過程。陳某軍稱,2004年底自己逛到了川圖古籍書庫旁,認為里面存有高價值的文物且無人看守,便臨時起了歹意。隨后,陳某軍購買工具并返回,將川圖古籍書庫大門門鎖破壞后,盜走書庫內存放的部分藏品,并以“劉得成”身份委托拍賣牟利。被警方抓獲前,陳某軍早已將身份洗白,成為德陽當地一位文化名人。 同時,專案組對該10件被盜藏品全面開展順線追查,發現除《魚雁集》外的9件拍品自2005年以來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經過多次拍賣、轉讓,陸續流入多位買家手中。經反復溝通做工作,其中一名持有人同意將唐代佛經捐贈川圖。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