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陳文臺 花鳥 屏
2021-12-06 17:19:31?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文臺(1816-1899),字又伯,號石顛山人。福建侯官人。工書能詩,善花鳥畫,為詔安汪志周、謝穎蘇高足。林紓即其入室弟子。 絹本 設色四幅屏 163×84cm×4 題款: 1. 擬梅花庵主吳仲圭老人畫意。頗有荒寒淡遠之神,孤瘦縱橫之致。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無香耳。光緒十七年立秋佳節,時在釣龍臺畔,補琴溫硯之齋,又伯陳文臺寫意。鈐印:又伯父(朱文);文臺(白文) 2. 學畫法易,悟畫理難;立畫意易,有畫情難。法與理多不相合,意與情多不相得。一筆一墨,無非理法。一草一石,自有情趣。此亦畫之久,則會其妙;學之常,則生其趣。至于筆墨,無妄用,方是神手。摹西湖鐵舟和尚筆法,石顛山人行友伯寫于雨奇晴好之樓。鈐印:石顛山人、又伯氏(朱文);文臺書畫(白文) 3. 或曰作畫貴有法。或曰貴無法。無法非也。終于有法,亦非也。惟先矩度森嚴,而后超神盡變。有法之極,歸于無法。故有法可,無法亦可。然欲無法,所以必先有法也。擬趙大年畫法。又伯寫于南田之光明樓中。鈐印:文臺(白文);又伯父(朱文) 4.秾艷中更饒妍雅之致。雖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種瀟灑之氣,頗極自然。否則此等畫茍無書卷氣,未有不失之俗類者也。 光緒十七年中秋佳節,擬陸包山筆法。寫于釣龍臺畔 補琴溫硯之齋。無量壽者七十四叟,可翁老伯。鈐印:文臺書畫(白文);又伯私印(朱文) |
相關閱讀:
照片墻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