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閩風 ——慶祝第八屆福建藝術節(jié)暨館藏閩籍書畫名家清廉主題作品展即將開展
2021-11-26 17:46:03??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1月26日訊(本網記者 陳靜)福建自古以來山川如畫、人杰地靈,文人墨客對福建形之歌詠、繪之丹青,作品流芳百世。自宋以來,閩籍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僅從流傳下來的林藻、蔡襄、惠崇、陳容的若干書畫作品及其文字記載中,我們已能感受到福建文藝傳統(tǒng)之深厚。元代的鄭思肖更是把文人寫意花鳥與家國情懷緊密聯系,流傳至今。明清兩朝,是福建書畫藝術趨入全盛的時期,書畫家群體不斷涌現,書畫精品隨之應運而生。 福建博物院目前館藏有歷代閩籍書畫名家作品三百余件。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讓書畫文物展現其魅力和時代風采,讓觀眾更加了解福建的書畫歷史,為三年一屆的福建藝術節(jié)添光增彩,特舉辦“墨彩閩風——慶祝第八屆福建藝術節(jié)暨館藏閩籍書畫名家作品展”。精選作品中有明代曹學佺、黃道周、清代林則徐等忠烈名臣的抒懷之筆,又有吳彬、曾鯨、華喦、黃慎等大家創(chuàng)辟畫風的精心之作,格調高雅,丹青輝映,反映了往哲昔賢對藝術的探求與成就,可以通過他們的筆墨情趣完美詮釋八閩書畫藝術的獨特魅力,亦為研究福建藝術及充實藝術情懷提供了一次較完整的閩籍書畫盛宴。 展覽時間: 2021年12月9日-1月9日 展覽名稱:墨彩閩風——第八屆福建藝術節(jié)暨館藏閩籍書畫名家清廉主題作品展 展覽地點:福建博物院積翠園藝術館(1號展廳) 主辦單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 承辦單位:福建博物院 協辦單位:福建積翠園藝術館 前 言 剛正廉潔、憂國憂民是閩籍士子墨客的集體意識觀念。他們生于斯,長于斯,愛國愛鄉(xiāng),發(fā)之于心,形之歌詠,繪之丹青。 在為期三年一屆的福建藝術節(jié)隆重舉辦之際,福建博物院從數百件館藏歷代閩籍書畫名家作品中,精選 件書畫作品舉辦“墨彩閩風——第八屆福建藝術節(jié)暨館藏閩籍書畫名家清廉主題作品展”,讓清廉高潔的書畫作品發(fā)出時代之光輝。 精選作品中有明代曹學佺、黃道周、清代林則徐等忠烈名臣的抒懷之筆,有黃慎、伊秉綬、沈鏡湖等繪民間疾苦的現世之作,又有郭尚先、林紓、薩鎮(zhèn)冰等品行端方的名士丹青,更有松、竹、梅、蘭等寓意高風亮節(jié)的文人畫。整體風雅清正、志存高遠,以往哲昔賢的筆墨情趣引領清廉書畫新風向,詮釋八閩書畫藝術的獨有魅力。 第一版塊:筆底風云——館藏閩籍清廉人物書畫作品 第二版塊:君子之風——館藏閩籍清廉題材書畫作品 部分國畫作品 1、明 曾鯨 婁子柔像軸 曾鯨( 1564—1647),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擅畫肖像,注重墨骨,層層烘染,所畫人物肖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鏡取影,儼然如生”之譽。從學者甚眾,遂形成波臣派。 紙本 設色 立軸 109.5×55cm 題款:子柔先生玉照。庚午秋九月波臣曾鯨恭繪。 鈐?。翰ǔ迹ò孜模?/p> 題跋:婁子柔先生名堅,嘉定人。與李流芳、唐時升、程嘉燧齊名。貢于國學,不仕而歸。行敦學優(yōu),鄉(xiāng)黨推重。余讀《嘉定四先生集》,蓋嘗思慕其為人。今春客維揚,得觀此幅,小窗展對,肅起敬心。繪者曾波臣先生,莆田人,寫真為其專長,遺筆亦不多見。拜瞻三日,遂典裘易之。匪獨好古,亦景仰昔賢之微意耳。雍正乙巳五月重裝。后學萬經敬識。鈐?。喝f經私印(白文);授一(朱文) 簽條:莆田張沼如署檢。 鈐?。簭埧冢ㄖ煳模?/p> 鑒定?。褐獜]審定(白文) 2、清 黃慎 枯木雄鷹圖 軸 黃慎(1687-1768),字恭懋,號癭瓢子。福建寧化人,流寓揚州。幼喪父,以賣畫為生,奉養(yǎng)母親。初隨上官周學畫,后離家出游。出游豫章,歷吳、越,后至揚州鬻畫,人爭客之。畫人物,多取歷史人物、佛道及樵夫、漁夫為題。早年工細,后參以懷素草書筆法,用筆粗獷,頓挫轉折,縱橫排奡,氣象雄偉。亦偶有筆過傷韻者。間作山水、花鳥,得荒率之致。花鳥筆法洗練,形象概括,畫風潑辣;山水境界開闊,重詩意表達。工草書。清“揚州八怪”之一。 紙本 設色 立軸 172×89cm 題款:風定為翔,云行而舞。側目枝頭,精神千古。乾隆庚辰小春月,癭瓢子寫。 鈐?。狐S慎、癭瓢(白文) 3、近代 李耕 達摩渡江圖 軸 李耕(1885-1964),字硯農,原名李實堅,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號菜根精舍。福建仙游人。出生于仙游縣度尾鎮(zhèn)中岳村一個民間繪畫世家,幼年從父學習中國畫,繪丹青繡像、寺廟壁畫。生前系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文史館員等。擅長古典人物、山水花鳥畫,兼通書法、詩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畫氣勢雄健,揮灑自如,形成“李耕畫派”。有“南李北齊”之稱。 紙本 設色 圖軸 92.5×31cm 題款:證最上乘便高識,衣缽不輕付人勒。大師浮海至金陵,一葦飄然大江北。面壁有為化三千,幾個所學何所得。吾皮吾肉安足論,吾骨吾髓真功德。丁亥春暮,仙游李耕寫。 鈐印:李耕、長齋繡佛(朱文) 4、清 陳文臺 花鳥屏 陳文臺( 1816-1899),字又伯,號石顛山人。福建侯官人。工書能詩,善花鳥畫,為詔安汪志周、謝穎蘇高足。林紓即其入室弟子。 絹本 設色四幅屏 163×84cm×4 題款: 1.擬梅花庵主吳仲圭老人畫意。頗有荒寒淡遠之神,孤瘦縱橫之致。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無香耳。光緒十七年立秋佳節(jié),時在釣龍臺畔,補琴溫硯之齋,又伯陳文臺寫意。 ⒉學畫法易,悟畫理難;立畫意易,有畫情難。法與理多不相合,意與情多不相得。一筆一墨,無非理法。一草一石,自有情趣。此亦畫之久,則會其妙;學之常,則生其趣。至于筆墨,無妄用,方是神手。摹西湖鐵舟和尚筆法,石顛山人行友伯寫于雨奇晴好之樓。 3.或曰作畫貴有法?;蛟毁F無法。無法非也。終于有法,亦非也。惟先矩度森嚴,而后超神盡變。有法之極,歸于無法。故有法可,無法亦可。然欲無法,所以必先有法也。擬趙大年畫法。又伯寫于南田之光明樓中。 4.秾艷中更饒妍雅之致。雖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種瀟灑之氣,頗極自然。否則此等畫茍無書卷氣,未有不失之俗類者也。光緒十七年中秋佳節(jié),擬陸包山筆法。寫于釣龍臺畔補琴溫硯之齋。無量壽者七十四叟,可翁老伯。鈐印:文臺書畫(白文);又伯私?。ㄖ煳模?/p> 部分書法作品 曹學佺(1574-1646),字能始,號石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四川右參議,按察使等。明代詩文家、學者。擅草書,氣度非凡。著述甚富,有《石倉集》等。 金箋 草書五言律詩 扇面 22.7×52.1cm 明曹學佺 草書 扇面 釋文:峽口巖為屋,籐梢溜入廚。水聲能作伴,僧影不成孤。鳥語非相習,梅根易獨枯。闌山魂魄在,還問客來無?!稇覞h巖作》學佺。 鈐?。翰軐W佺?。ǎò孜模?/p> 宋玨(1576-1632),福建莆田人。明代書畫家 ,擅畫山水,尤擅畫松樹,遒勁秀挺,為世人稱譽,兼善分隸,蒼老雄健,骨法嶄然。 箋紙 草書 冊 31×60cm×9 明 宋玨 草書 冊 清 林則徐 行草 《赤壁賦》 四條屏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偉大的民族英雄和禁毒先驅,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箋紙本 行草 四條屏 119×28.5cm×4 節(jié)錄宋蘇軾《前赤壁賦》 釋文: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懈瓒椭F渎晢鑶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如愚四兄屬,少穆林則徐。 鈐印:林則徐?。ò孜模?/p>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