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過中秋
2021-09-20 17:05:00?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在家人團圓之際,賞金秋美景之時,全國各地博物館也精心準備了豐盛的文化大餐,陪伴觀眾們度過一個充滿“博物館記憶”的美好假期。 中國國家博物館 “殊勝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9月1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殊勝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統稱,始建于初唐,歷經晚唐、五代,兩宋時達到鼎盛,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展覽分為“發現之旅”“蜀道大足”“鐫巖妙相”“承故煥新”4個單元,通過82件(套)展品,近百張文物圖片,以及多個多媒體視頻,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發現過程、基本概貌、石刻特色以及研究保護成果。其中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主要為大足石刻各窟龕收集造像和近年來大足地區的考古發掘、征集、撥交文物等,既有端莊典雅的觀音、慈悲肅穆的佛陀,也有神態謙恭的供養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紋繁復的香爐。展覽中還展出了4件采用3D打印技術復制的造像,讓不可移動文物可以走出家門,活在當下,服務大眾。(馮朝暉)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9月18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摩崖上的中興頌——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國博開展,遴選自唐至近代的近60件(套)永州摩崖石刻拓片,生動展示了永州摩崖石刻珍貴的文化藝術價值。 展覽分為“民安國定,摩崖頌中興”和“地緣人彰,山水綠瀟湘”兩部分,真實呈現了歷代仁人志士對于國家振興、社會穩定和文化興盛的精神追求,深刻表達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于國家富強、社會繁榮昌盛美好生活的向往。展覽創新展陳形式,力圖解構重塑摩崖石刻的生態環境,把山石的巍巍壯觀濃縮到了方寸展廳之中,讓觀眾在觀賞品鑒摩崖石刻拓片文字內容的同時,有感于展品承載的動人故事,暢游于“字”林“文”山,來一次視覺和心靈的奇妙漫游。(楊亞鵬) 天津博物館、李叔同故居 品茶、畫兔兒爺、賞戲曲藝術 每逢中秋節,北京城里的百姓都會供奉“兔兒爺”。明紀坤在《花王閣剩稿》中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這是最早的關于兔兒爺的記載。兔兒爺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它有什么寓言故事?有什么風俗習慣?它該如何繪制呢?在9月19日的中秋活動中,天津博物館一一解答以上問題并教觀眾如何手工繪制兔兒爺以及上色技巧。在津沽鄉賢李叔同的“家里”迎來了國粹京劇表演。著名京劇演員李宏、焦鵬飛、周競、王帥軍為大家表演《鎖麟囊》《呂布與貂蟬》著名唱段。此外,活動主辦方還精心準備了一杯茶、一塊月餅,讓觀眾在欣賞京劇藝術的同時,也可以賞月聽風。 (津博) 山西青銅博物館 “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銅鏡展” 9月19日在山西博物院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開展的“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銅鏡展”,精選院藏銅鏡及相關文物近200件,以時代為序,由“天工開物”“見日之光”“繁華入鏡”“照見生活”4個單元組成。通過實物與場景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中國古代銅鏡蘊含的獨特藝術魅力。 展覽主標題“昭明”,取自漢代銘文鏡。因鏡背鑄有“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詩句而得名的“昭明鏡”,是漢代流行的一類銅鏡。 (晉博) 浙江自然博物院 一館兩址,同樣精彩 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的“咖啡時光”展,帶領觀眾了解咖啡樹長什么樣?咖啡文化如何興起?我國云南為何會成為優質咖啡的產地?“福祿壽喜·美好生活”展,展現了人們在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期盼中,生長出的以“福祿壽喜”為代表的吉祥文化,并在形式上通過象征、諧音、符號等方法賦予到動物、植物、文物和人物之中。安吉館“穿越時光的精靈——全球蟲珀珍品展”,向廣大觀眾尤其是向青少年普及世界琥珀的基本知識,詮釋琥珀藝術背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 杭州館“中秋特別活動·月相”“中秋團圓·吉祥繪圖騰”“中秋喜樂·吉祥制皂”,安吉館“中秋特別活動·月圓中秋”“探索吧,長頸鹿”“海洋瑰寶——珊瑚”等社教活動帶領青少年一起趣學知識,探索自然奧秘。 (浙自博) 河南博物院 精彩展覽、古樂演出、特約講解…… “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明清河南”“國寶特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巧工遺珍——院藏明清珍寶展”“中原古代石刻藝術展”“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展”等常設展覽照常開放。 以月為信,以樂相邀。華夏古樂“月夕樂兮——辛丑年中秋專題古樂賞聽會”在這個中秋小長假邀觀眾共赴一場與“月”有關的浪漫之約。海上明月的浩瀚無垠,邊塞孤月的雄渾壯麗以及長安城明月徐出時良辰美景,古人關于“月”的無限遐想都在音樂中再現。華夏古樂廳全面提升后主要運用全息影像,AR、VR等數字化技術,全面提升了展演項目的數字化應用水平。 此外還有特約講解活動《月是故鄉明》和《中秋探月》,“節日我在崗”志愿者豫博紅系列活動,《文物里的“中秋節”》《銅鏡化明月 金牛寄相思——平博文物里的中秋故事》等歷史教室線上活動,為大家送上中秋祝福。 (豫博)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一白高天下——齊白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 繪畫大師抗戰時期作品系列展之一“一白高天下——齊白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于9月18日至12月20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 展覽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北京畫院聯合主辦,匯集四家機構珍藏的齊白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和相關展品70余件。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在渝展出,甚至是初次與公眾見面。如北京畫院藏《蜀游雜記》《與姚石倩書》,四川博物院藏齊白石為王纘緒所刻系列印章,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齊白石贈王纘緒印譜等。 展覽名稱“一白高天下”取自這一時期齊白石的作品《四季山水屏》中一件雪景山水的標題。此句一語雙關。首先,這件作品正是采用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借地留白的方式來表現皚皚白雪。此外,整幅作品用筆構圖簡潔,卻予人平遠曠達之感。這個“白”也體現出齊白石對構圖用筆刪繁就簡的審美意趣與追求。 (周潤)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