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文物保護管理,讓文物更安全
2021-09-13 12:20:00?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9月8日,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東坑下橋旁,“守護廊橋文化遺產合作行動”在這里舉行,引來當地群眾“圍觀”。 “這項工作太好了,不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廊橋的歷史和價值,更提醒我們要愛護身邊的文化遺產?!币晃蝗罕姳硎?。 “守護廊橋文化遺產合作行動”是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文物)局聯合開展的,包括聯合建立司法保護合作機制、聘任“國保級廊橋”橋長、建立一橋一碼、聯合宣傳保護等系列內容。 景寧,群山深處的廊橋之鄉,縣域內保存木構廊橋42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8座。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坑下橋旁,樹立了東坑下橋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橋長”公告公示牌,分別標注了橋長、直接責任人、安全責任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同時,只要掃描公示牌的二維碼,即可獲取廊橋的相關信息。 橋長制的建立,實現了廊橋常態化保護,“橋長”由所在地政府負責人擔任,負責廊橋的日常巡查、問題反饋等保護管理事宜。 活動上,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文物)局共同簽署《關于建立廊橋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司法在文物保護中的作用,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提升行政執法和司法服務廊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我們將持續推進縣域‘國保級廊橋’橋長的全覆蓋,加大對保護文物范圍內違法施工和破壞行為的懲罰力度等舉措,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司法在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中的作用。”有關負責人表示。 木拱廊橋,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浙南、閩北各縣市中保存著百余座木拱廊橋。 據了解,去年年底,為發揮人民法院在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及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傳承中的司法職能作用,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在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舉行廊橋文化遺產協同發展司法協作交流座談會暨簽約儀式。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推進閩浙地區廊橋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達成意見,四地法院要加強在涉廊橋文化遺產審判調查取證、聯合調解、委托鑒定、文書送達、涉訴信訪處理、執行工作等方面的協調協作,擴大委托事項范圍,便利司法實踐協作,促進辦案資源集約優化。逐步形成司法資源同享、互助平臺同建、風險隱患同防、突出問題同治、協調機制同立、工作舉措同商的廊橋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工作格局。 兩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實踐,文物保護精細化舉措陸續出臺。 “檢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存狀況,征求文物行政部門意見是否需要進行維修修繕。巡查排除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周圍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巡查消除人為和自然破壞不可移動文物本體的現象。向公安部門及文物行政部門報送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周邊是否存在盜掘古墓、遺址及偷盜地上文物等文物犯罪行為。巡查制止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內的違法建設行為,必要時向文物行政部門報告。巡查制止未經批準擅自利用不可移動文物開展經營性活動的違法行為,必要時向文物行政部門報告……”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文物長”的職責具體詳細。 為構建全覆蓋的文物長制度體系,今年2月,博山區印發全面建立文物長制實施方案,全面建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文物長制組織體系。 區級設立總文物長、副總文物長。建立由區長擔任總文物長,區政府分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負責人擔任副總文物長,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監督落實的文物長制組織體系。各鎮(街道)設立文物長,鎮(街道)書記、鎮長(主任)擔任文物長,分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負責人擔任副文物長。各村(社區)設立文物長,村(社區)書記、主任擔任文物長,分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負責人擔任副文物長。 博山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組織精干力量配合文物長制貫徹實施。將文物長制與文物屬地管理有機結合,要明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機構。各級政府應安排專人處理文物長制的日常運行事宜,配合文物長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各相關部門應在內部機構中明確專門科(室)或者專人負責文物工作,安排專業骨干處理文物保護工作事宜,隨時向本級政府文物長匯報與文物保護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博山區文物長制的開展,是淄博市實施文物長制的一個縮影。 為使淄博市文物長制落地見效,淄博市建立了各級文物長巡視督導制度、文物保護部門聯動制度,實行文物巡查執法制度等。組建網格化文物保護員隊伍,各區縣制訂網格化文物保護員工作制度、網格化文物保護員考評制度等相關配套制度。構建覆蓋全市的文物長制度體系,全面建立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化文物保護員五級文物保護體系,做到每一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監管和專人巡查,全面保障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安全。 在吉林省吉林市,帽兒山墓地、東團山遺址、烏拉街清代建筑群、吉林文廟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王百川居宅舊址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市所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文物長制”以來,都要由各級領導擔任文物長進行四級包保,真正實現了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包保的全覆蓋。 吉林市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已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處。 據了解,為將文物長制落到實處,在明確各級文物長職責的基礎上,吉林市還建立了文物長會議制度、巡查檢查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在文物保護單位樹立文物長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將文物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評價體系。逐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格局,充分發揮吉林市文物資源獨特優勢,推進文物事業與城市建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隨著文物保護管理措施的精細化和屬地文物管理的主體責任的不斷壓實,文物保護網會越織越密,文物才會更加安全?!庇嘘P專家表示。 (徐秀麗)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