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大講堂”正式開講
2021-04-28 17:07:32? ?來源:文物天地月刊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4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文物報社共同策劃主辦的紀念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系列公開課“中國考古大講堂”在北京大學正式啟動。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柳士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建華主持開幕式。首場講座由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主講《中國考古事業百年回眸》。 2021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以1921年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的首次發掘為標志,中國考古學和中國考古事業走過了100年的光輝歷程。100年來,中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沈睿文在致辭中說,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百年,中國考古學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當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考古學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今天,我們通過舉辦“中國考古大講堂”系列講座,回顧、總結上一百年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緬懷先輩,同時展望下一個一百年。 柳士發在致辭中指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加強對考古成果的傳播,中國文物報社與有關考古文博單位共同發起了紀念“中國考古百年”系列活動,系統回顧中國考古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展示中國考古百年偉大成就,致敬考古先賢,禮贊中華文明,配合開展百佳考古講述人遴選推介和百大考古發現、遺址、國寶以及系列人物等考古公開課,推動考古知識和成果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上電視、上網絡、上新媒體,廣泛吸引社會關注和參與,在全社會興起公眾考古新熱潮。 唐煒在致辭中介紹,“中國考古大講堂”以紀念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為主題,以中國考古事業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11場專題講座,針對中國考古事業百年回眸、東亞人類起源研究、絲綢之路考古、石窟寺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中國考古與國際合作等中國考古學科建設的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受眾通過考古發現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據悉,為實現“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的全新要求,“中國考古大講堂”融匯了線上與線下渠道,實現多渠道串聯,利用多種直播平臺完成對講座活動的全程推送,形成全媒體內容的投放,著力打造“易傳播、易互動”的考古學講座新模式。講座內容將由中國電信協助攝制,通過天翼超高清、央視新聞、知乎、騰訊新聞、博物官、文博在線平臺實時直播。(王龍霄)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