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發布
2021-04-09 17:36:18??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重要指示,落實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根據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方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管理辦法(試行)》以及《關于同意創建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函》等文件要求,結合北京市及海淀區三山五園實際情況,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編制印發《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三山五園是對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三山五園地區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兩大重點區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的重要文化資源富集地,是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復合型地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相疊加的重點地區。《方案》指出,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建設原則一為堅持應保盡保。樹立正確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觀,全方位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嚴格保護文物本體及其自然環境、文化生態,確保真實完整保護傳承文物蘊含的歷史信息和文化精髓。二是堅持系統觀念。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實現文物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多規合一。系統保護、系統展示三山五園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以文物為核心,以山水形勝的整體格局為基底,呈現有機融合的文化景觀、古今和諧的城市風貌。三為堅持創新發展。加大對歷史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發揮海淀區科技優勢、文化優勢,創新文物合理利用的技術手段、模式業態、工作機制,更高水平讓文物活起來。四是堅持合作共贏。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構建三山五園文物保護利用創新合伙人機制,縱深拓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渠道方法,讓三山五園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方案》提出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建設目標是將示范區建設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典范區。全面挖掘、系統保護各類文化遺存,加大文化內涵研究闡釋力度,豐富文化遺產展示利用的科技手段,充分發揮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獨特優勢。 據了解,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總面積約68.5平方公里。2019年底國家文物局啟動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全國六個地市、縣獲得第一批示范區創建資格,北京海淀三山五園是其中之一。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將保護類型豐富的文化遺產,建設三山五園文化遺產數據資料中心(含不可移動文物、古樹名木、非遺項目、史料檔案數據庫等)。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基本情況,分類施策,從以搶救為主的被動式保護轉為以預防為主的科學保護。保護山水形勝的整體格局,深入挖掘三山五園歷史水文化內涵,實施功德寺、頤和園西側三角地、東西紅門、西水磨等地區歷史景觀恢復,恢復頤和園西側京西稻景觀,開展圓明園大宮門遺址區保護展示工程。保護三山五園與北京老城的聯系,沿著長河遺產廊道和御道遺產廊道,統一設置遺產標識,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增強文化獲得感。建設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期工程。構建文物展示交流傳播體系,將三山五園藝術中心建設成為集三山五園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藝術展覽交流、科技創新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新地標。以正覺寺為核心建設圓明園博物館、文物修復中心,以馬首歸藏為新起點,促進圓明園流失文物回歸。提升頤和園博物館的綜合能力,推出頤和園益壽堂“古都春曉——尋訪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之路”紅色文化主題展覽。持續提升建立新中國(香山革命紀念地)愛國主義主題片區質量水平。構建文物保護利用科技支撐體系,加強三山五園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文物數據庫管理平臺,將文物資源動態管理平臺嵌入海淀城市大腦,努力實現文物管理精準化、數據化、智能化。拓展數字圓明園、數字暢春園應用場景等。 北京市文物局牽頭建立示范區聯席會機制,定期調度重大事項,督促推動示范區建設。北京海淀將充分利用首都智力資源優勢,探索高層次文博人才服務三山五園文物保護利用的體制機制。加大對文化遺產領域領軍人才、中青年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海淀區級文物管理機構和文物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對三山五園地區文物工作者的培訓,增強其從事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文化情懷和業務能力。引導更多投身文物事業、有專業能力的社團組織、個人參與示范區建設。(海 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