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2021-01-19 10:01:48?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簽約儀式在河南大學金明校區(qū)舉行,標志著河南省首個生物考古實驗室正式成立。恰逢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河南大學和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具有特殊意義。1月11日,《中國文物報》記者就實驗室的創(chuàng)建背景及優(yōu)勢,研究方向及下一步的科研攻關重點,采訪了實驗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 記者:請問生物考古實驗室創(chuàng)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王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總書記的講話不僅體現了黨中央對考古學科的高度重視,而且也為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考古學有很多發(fā)展和進步,其中多學科自然科學技術,更多地更廣泛地應用于考古學研究,是其最大的特點之一。生物考古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考古無法解決的諸多問題,而且拓展了考古研究方法,開辟了新的考古研究領域。 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河南文物考古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大舉措。通過生物考古實驗室的建設,與河南省各考古發(fā)掘機構以及相關研究機構進行整合,大力開展古代人類骨骼、動物骨骼以及植物和微生物遺存研究,聚焦黃河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正確認識黃河文明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提升黃河流域生態(tài)文明與高質量發(fā)展,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供理論支持,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記者: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有哪些優(yōu)勢? 王巍: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順應形勢,強強聯合,創(chuàng)建生物考古實驗室,主要有以下幾個突出優(yōu)勢:一是學科優(yōu)勢。河南大學的分子生物學,于2017年9月入選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河南大學的主要負責人有多位是從事植物DNA研究的。近年來河南大學考古學科發(fā)展迅速,形成了包括斷代考古、科技考古、專門考古、文化遺產保護與博物館等學科在內的較完善的學科體系,并以夏商周考古、宋元明考古、古文字學、黃河文明考古的研究最具特色。二是設備和經費優(yōu)勢。河南大學生物考古實驗室的設備是一流的。目前實驗室總面積達5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600萬元,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用于生物考古研究。三是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河南處在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區(qū),出土了各時期數以萬計的人類、動物骨骼以及植物種子或相關遺存。僅境內出土的古代人骨就有10萬具以上,多數人骨標本都沒有經過DNA研究。而中原地區(qū)古DNA信息挖掘,對于研究華夏民族基因以及其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這些原因,生物考古實驗室將依托河南大學的學科和人才優(yōu)勢和河南省文物局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有效推動生物、考古、醫(yī)學、體育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提升古人類與古生物研究水平,形成聚集效應和虹吸效應,推動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在新時代實現新突破。 記者:生物考古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是什么?主要開展哪些攻關項目,解決哪些問題? 王巍:生物考古實驗室將開展古代人類骨骼、古代動物骨骼、古代植物遺存、古代微生物遺存等四個方面研究,聚焦黃河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正確認識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文明起源基因研究。我國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夏商周時期,華夏地區(qū)和周邊地區(qū)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希望通過分子生物學來研究中原地區(qū)與周邊地區(qū)的人群交流。第二,中華民族共同體基因研究。比如夏族和商族、商族和周族在遺傳基因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及他們與周圍部族集團之間在遺傳基因方面的交流,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研究領域。迄今在這方面還缺乏有組織、大規(guī)模的研究,所以我建議應該設立一個中華民族共同體基因研究的大型項目,把分散在各個機構的力量集中起來,各有分工、各有側重地進行研究,更全面地展示中華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發(fā)展歷程。 記者:感謝您接受采訪!預祝實驗室科研攻關取得重大突破!(何 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