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在上海成立
2020-12-17 09:19:59?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2月10日上午,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成立儀式暨“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館觀察與分析”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劉曙光,國際博協副主席安來順,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出席儀式,來自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各地文博機構、相關高等院校的近200位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成立儀式。 成立儀式由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劉昌勝致歡迎辭,國際博協主席阿爾貝托·加蘭迪尼通過視頻發表致辭,對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成立表示祝賀。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丁鵬勃、復旦大學教授陸建松分別代表國際博協培訓中心、中國博物館界和兄弟高校先后發言,表達了對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的良好祝愿。 上海大學有關領導向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頒發了聘書。根據國際博協與上海大學達成的協議,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管委會主席由國際博協主席阿爾貝托·加蘭迪尼擔任,管委會副主席由上海大學分管領導段勇擔任,研究中心負責人由上海大學安來順教授擔任。 關強在儀式上講話,他指出,上海大學與國際博物館協會聯合成立“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作為博物館相關領域中唯一的全球性研究與交流平臺,具有高起點、廣影響的優勢,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跨地域、跨學科研究,加強全球博物館研究與合作,特別是亞太地區博物館更加融入國際博物館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將在推動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劉曙光在儀式上致辭,他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上海大學和國際博協就建立首個全球性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達成一致并付諸實施,不僅體現了上海這座開放包容的國際大都市在發展戰略上的海闊天空,體現了上海大學的宏大格局和擔當精神,也體現了國際博協作為全球最資深、最權威文化機構的長遠眼光和豐富經驗。 在成立儀式上,還舉行了上海大學文學院與上海經濟管理中心、上海大學MBA中心的合作簽約儀式和上海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國際文博教育基金接受捐贈儀式。 在儀式的最后,關強、劉曙光、安來順等共同為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揭幕,宣告中心正式成立。 當天下午,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舉辦了圍繞“新冠疫情下的博物館”的首次專題研討會。國際博協總干事彼得·凱勒、國際博協執委卡羅·斯考特、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蘇州博物館副館長茅艷分別作主旨發言。 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是上海大學與國際博協合作建設的博物館相關領域的國際博物館學術研究和業務交流平臺,旨在開發建設國際博物館智庫和學術網絡,開展博物館領域共同議題的跨地域、跨學科研究,推動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學科建設,發布行業分析數據和戰略研究報告。與此同時,國際博物館研究與交流中心還將依托國際博協優質學術資源和上海大學文博學科特色教學科研力量,開展中外博物館青年領導者學歷教育,提供高層博物館管理者領導力建設模塊課程,共享博物館及相關領域前沿性理論和實踐科研成果。(李晨 崔波)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