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浦江舉行
2020-11-17 09:48:07?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1月14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考古學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文物局、金華市政府主辦,中國水稻研究所、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協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考古學會、浦江縣委縣政府承辦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省浦江縣閉幕。 會議認為,自2000年浦江上山遺址發現以來,共有19處上山文化遺址先后被發現。這些遺址分布于錢塘江上游和靈江流域的河谷盆地,它們共同構成了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農業定居聚落。最新發現的義烏橋頭遺址和仙居下湯遺址發現了環壕、中心臺地等聚落特征,反映了農業社會結構的初步發展狀態。這種定居特征在上山文化初期已經出現,浦江上山遺址被嚴文明稱之為“遠古中華第一村”,標志著一個歷史階段的開端。上山文化是中國農耕村落文化的源頭。 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內容。上山遺址發現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較為完整的證據鏈,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新的研究表明,在上山文化的分布區域,從大約30000年前開始,就存在野生稻分布,這為稻作起源研究增添了關鍵性一環。一萬年前的上山古代先民在采集狩獵活動時,有條件對遺址周邊自然生長的野生稻資源進行利用。以浦江上山遺址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為基礎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上山文化萬年水稻起源、發展的證據,是對世界農業起源認識的一次重要修訂。研究表明,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馴化水平已經相當高,再次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彰顯了上山文化在稻作農業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會議認為,陶器的發達,是上山文化作為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重要特征。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國彩陶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彩陶中的太陽紋等圖案證明了上山文化精神活動和藝術活動的復雜形態。 11月12日舉行了“上山文化”遺址聯盟第一次聯席會議,通過了《“上山文化”遺址聯盟章程》,并發布《“上山文化”遺址聯盟浦江宣言》。今年是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此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將進一步闡釋浙江歷史價值、實證萬年浙江,推動“上山文化”成為“萬年中國”文化標識,成為弘揚浙江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浙江文化發展水平的金名片。(張小筑)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