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泰興號”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入藏中國航海博物館
2020-10-28 16:33:18?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0月25日下午,泮廬集團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100件“泰興號”清代沉船出水瓷器。現場展示了這些精美的德化窯瓷器,以及正在復原的“泰興號”木帆船模型。當天,“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暨“泰興號”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啟動儀式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于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其船長50多米、寬約15米,重1000余噸,是當時少有的巨型中國帆船。1822年1月(道光二年),“泰興號”商船從廈門港出發,航行至印尼北部的中國南海海域觸礁,船上滿載的上千噸貨物沉入海底。20世紀90年代,這艘沉船的主要遺存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12萬件該沉船的出水瓷器。 本次100件珍貴瓷器的捐贈入藏,是中國航海博物館近年來一次性獲贈藏品數量多、故事性強的捐贈項目。“泰興號”瓷器不僅驗證了德化瓷器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影響,且為進一步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閩南瓷窯業技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這批瓷器進一步豐富了中國航海博物館水下文物藏品體系,將在今后舉辦相應展覽提供展品支撐。 “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上,泮廬集團董事長鄭長來講述了他與“泰興號”的故事,中國航海博物館副館長王煜、上海博物館原陶瓷研究部主任陸明華、新華社上海分社副總編楊金志、上海陶瓷科技藝術館館長蔡念睿、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秘書長陳志強、中國航海博物館陳列展示部主任毛敏分別就沉船復原、瓷器研究等話題展開交流。中國航海博物館副館長王煜表示,中海博將依托自身船史船模研究力量,復原“泰興號”古船模,并在明年舉辦“泰興號”相關展覽。(黃佳萍) |
相關閱讀:
照片墻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