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歌曲:聆聽戰火中的旋律 追憶崢嶸歲月
2020-08-20 16:26:37?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這首《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在1936年7月抗聯第一路軍成立后創作的。歌詞豪邁雄壯,生動而莊嚴地宣告了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性質、宗旨及對將士的要求和號召。充分表達了抗聯第一路軍指戰員的心聲,鼓舞著廣大抗聯干部、戰士把部隊建成克敵制勝的革命鐵軍,在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完成民族解放的艱巨任務。 翻開抗日戰爭的恢宏畫卷,那炮火連天的年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可那些慷慨激昂的抗戰歌曲卻流傳至今。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8月15日,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戰火中的旋律——東北抗聯歌曲云展播”。 “激昂的歌聲、慷慨的歌詞,重溫這些誕生于抗戰歲月的革命戰歌,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了那段悲壯的歷史。”一位聽眾感慨道。 “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尸還。看拼斗疆場,軍威赫顯。”在抗日戰爭中,趙尚志每當想起東北大好河山淪于敵手,千百萬同胞陷于苦難深淵,義憤滿腔,愛國憂民的思想情感,使他在戎馬倥傯中不時拿起筆來填詞抒懷,以詩言志。他飽含悲憤之情,引用漢代將軍馬援“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的故事,以“黑水白山”為題,填寫了這首《滿江紅》。歌以銘志,表現了趙尚志誓與日寇血戰疆場的英雄氣概和收復國土的迫切愿望。 “東北抗日聯軍不僅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武裝部隊,同時也很注重政治、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部隊中有許多從關內流傳來和自己創作的抗日歌曲,指戰員們高唱這些抗日戰歌,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劉強敏介紹。 李兆麟在領導東北抗日聯軍隊伍西征途中,編寫了一首用古曲“落花”舞調填詞的《露營之歌》。《露營之歌》以季節變化為主線,生動地反映了抗聯將士東西南北征戰的艱苦生活。歌曲記述了抗聯戰士需要面對“暴雨狂風、濕云低暗、白露橫天、大雪飛揚”這樣惡劣天氣,生活在“蚊吮血透衫、冷風侵人夜難眠”的險惡條件下,行軍時常“鐵嶺絕艷、濃蔭蔽天、足潰汗滴氣喘難、霜晨火不燃”,雪地露營則“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抗聯將士們始終要“逐日寇,復東北,突封鎖,破重圍,振長纓,縛強奴”,始終懷揣誓與日寇血戰到底“重任在肩”的鋼鐵意志和“黑暗一掃完,片刻熄烽煙,奪回我河山”的必勝信念。它是抗聯斗爭真實生活的寫照,充分表達了抗聯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英勇的斗爭精神和光復祖國的堅強決心。 東北烈士紀念館收藏著一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這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歷經血與火的洗禮,得以保存下來的珍貴文物。 《東北抗日聯軍歌集》為紙質,橫 19.5厘米,縱14厘米,蠟版,藍色油墨印制。因年代太久,紙張已泛黃,有幾頁已破碎,部分字跡模糊,末尾兩首歌是用藍黑墨水寫在紅格信紙上的。封面是舊五線譜紙,用白紙捻裝訂。上中部有“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八個較大的字;下部有小字“一九四〇年七月七日印”。 《東北抗日聯軍歌集》中收錄著《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露營之歌》《愛我東北》《全國抗戰歌》《從軍行》《紅旗歌》《新女性》《少年先鋒隊》《九一八事變》《抗日先鋒》《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上前線歌》等48首革命歌曲。 1940年春,為適應抗日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軍政干部的政治、軍事素質,中共北滿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決定,在朝陽山根據地開辦軍政干部短期訓練班,學員是從北滿各抗聯部隊中抽出的領導干部。總部教導隊的女戰士也參加了學習。訓練班由總指揮張壽篯(即李兆麟)和北滿省委委員張蘭生主持和講課,他們講授馬列主義原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講解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長期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當時抗日隊伍所處的環境非常困難,日偽軍對抗聯部隊不斷進行封鎖,部隊彈藥、糧食、藥品等都十分缺乏。在這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為鼓舞部隊斗志,活躍部隊文化生活,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堅持斗爭,總指揮部機要秘書兼電臺臺長崔清洙把當時在部隊中傳唱的抗日歌曲匯集起來,刻寫鋼版蠟紙,油印,裝訂成數十本,分發給參加訓練班的干部和總部教導隊的戰士,并教大家學唱。學歌不僅鼓舞情緒,還能多識字,所以大家都愿學愿唱,這些革命歌曲很快在部隊中傳唱開來。 后來,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攻打朝陽山北部的偽科洛村公所和日本鐵道隊,繳獲了一臺油印機和一大批紙張。三支隊政委趙敬夫帶一小隊戰士將這臺油印機、油墨和紙張送進朝陽山里,給訓練班學習用。這次戰斗引起敵人的注意,駐沐河屯的偽嫩江縣森林警察大隊發現了幾天前趙敬夫小隊進山踩出的腳印,一直追進了朝陽山里,逼近總指揮部駐地。總部發現敵人后立即進行阻擊和轉移。激戰中,張蘭生、趙敬夫和崔清洙英勇犧牲。 這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就是當年崔清洙烈士編輯的,由參加訓練學習的教導隊女戰士李敏保存下來,一直帶在身邊,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1948年10月10日,東北烈士紀念館建成開館。時任北安軍區警衛連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的李敏,正在哈爾濱東北外國語專科學校學習。她應邀出席了東北烈士紀念館開館儀式,并見到了東北烈士紀念館負責人薛雯。薛雯向她談到征集革命文物陳列展出,對廣大觀眾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一事。李敏想到她保存的這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很有教育意義,決定捐獻給東北烈士紀念館。10月17日,李敏把此歌集交給薛雯,并在歌集封面右下角寫上“李敏存已八年之久”,以此紀念。 東北抗聯歌曲記錄著抗聯將士不屈不撓的斗爭歷程,是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真實杰作,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音符。“通過歌曲能夠讓我們了解14年抗戰真實的情況,知道他們當時是怎么生存的,怎么戰斗的。他們這種直視困難的奮斗精神,對我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劉強敏說。(徐秀麗)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