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甘肅:南梁精神潤心田 南梁百姓日子甜
2020-08-20 16:25:37?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紅色,是南梁濃郁的底色。林木蔥蘢的子午嶺,見證著南梁的光輝歷史。 南梁,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東北部,地處陜甘交界、子午嶺林區,隱于橋山山脈。這里的山川見證了華夏文明的發祥傳承,更經歷了紅色革命的生根發芽。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創建的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唯一沒有丟失過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她的存在為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提供了落腳點,是八路軍三大主力整編集結、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享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硝煙已去,塵埃落定,留給南梁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用鮮血鑄就的紅色印記。 講好南梁故事 為了緬懷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深入挖掘“兩點一存”重要歷史內涵,甘肅省委、省政府籌建的南梁革命紀念館1986年建成,列寧小學舊址、抗大七分校舊址、軍民大生產基地、陜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寨子灣……經過維修規劃相繼對外開放。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普照南梁大地時,在橋山腳下,葫蘆河畔,巍峨聳立的南梁革命紀念碑前,黨員、學生、群眾……陸續來到這里,向南梁革命英烈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南梁精神。 “老區人民都是英雄,革命歷史永遠不能忘。走進紀念館、參觀展覽,讓我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位觀眾參觀展覽后留言道。 南梁革命紀念館由綜合展廳和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三個個人專題展廳組成,全面系統介紹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發展、鞏固、壯大并成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出發點的輝煌歷史。 一件件帶有溫度的文物、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在艱苦卓絕環境中譜寫出可歌可泣的詩篇。 南梁革命紀念館突破傳統,創新展覽模式,在注重革命文物展覽展示的同時,充分運用用聲、光、電等手段,生動再現了歷史場景。在這里,觀眾心靈得到洗禮,精神得以升華。 “‘紅色南梁’作為宣講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和重要場所,其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革命文化遺存,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員干部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以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具有旗幟鮮明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十九大代表、南梁革命紀念館副館長王雅麗說,“南梁故事一定要講好。” 近年來,紀念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讓革命故事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軍營、走進鄉村,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展覽,重溫革命歷史,弘揚南梁精神,為助力老區振興奔小康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南梁精神代代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雄于世界則國雄于世界……” 這是距南梁革命紀念館一公里的列寧學校的同學們朗誦的聲音。 列寧學校的前身是列寧小學。這是中國共產黨于1934年在南梁創辦的第一所紅色學校。 步入校門,正對著的是一座漢白玉人物雕塑,是列寧小學早期教員張景文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場景。雕像背后的半山上是列寧小學舊址,有校史紀念室,展示著很多珍貴的文物、圖片。 校園內,景文樓、思齊苑、將軍苑;英雄少年事跡長廊、愛國主義文化長廊和校園文化墻,告訴同學們飲水思源、崇德向善、勤學報國。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一陣響亮的鼓點聲破空而起,上百名身穿校服、系著腰鼓的學生聞聲起舞,或奔放、或飄逸,小小的操場瞬間被熱情的紅色淹沒。 這是學生們每周兩次的固定體育活動——南梁腰鼓演練。在列寧學校,每天上午10時開始,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孩子們分年級或跑步、跳繩,或打南梁腰鼓、朗誦,朝氣蓬勃、生龍活虎。 從列寧小學初創時期的10多名學生,到現在列寧學校近千名學生,從三孔窯洞到2000多平方米的校園。 從小學到初中,九個年級近千名學生,在南梁精神的浸潤里讀書學習、鑄魂成長。 2009年6月,習近平同志來到學校看望慰問師生,鼓勵孩子們勤奮學習,健康成長,奮發有為;3個月后他給師生回信,囑咐學校要弘揚優良傳統,發揮獨特優勢,突出辦學特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多年來,學校發揮區位優勢,挖掘教育資源,始終堅持“傳承南梁精神,鑄造紅色文化,創建品牌學校,培育時代新人”的辦學理念。 “學校創新實施紅色教育工程,以潤物無聲方式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學生愛校、愛家鄉、愛祖國,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列寧學校有關負責同志說。 南梁百姓日子甜 曾經的南梁,山高、溝深、人窮,缺乏特色產業。很長一段時間,南梁一直是個貧困鄉鎮。 今日的南梁,鄉村美麗、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 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下,南梁人繼承和發揚“南梁精神”,依托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以南梁革命紀念館為中心,將南梁打造成一個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參觀學習為一體、獨具魅力的紅色小鎮,真正把紅色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為實現老區整體脫貧貢獻了重要力量。 南梁紅色小鎮是2011年開始建設的,投資10多億元,相繼完成了南梁革命陳列館、“兩點一存”廣場、游客接待中心、服務中心、河道景觀壩等建設工程,以及與紅色景區一河之隔的農宅商鋪復合型安置小區,并配套建設道路、綠化等附屬工程,改善了當地通路、通電、通水、通信等基礎設施…… 如今,南梁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紅瓦白墻的新房子,院子里花花草草相得益彰,村里有了水通了網,干凈、整潔的道路聯通著每家每戶。 近年來,當地群眾經過崗前培訓,轉變身份,開始從事景區安保環衛、紅色旅游紀念品和土特產銷售以及餐飲、住宿等服務,老區百姓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過去,南梁百姓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今天,紅色旅游的發展又以另一種方式反哺了這片紅色的熱土。”一位游客說。 據介紹,2019年,南梁紅色景區接待游客數突破170萬人次,紅色旅游等第三產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超過了60%。 南梁,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展露新氣象,革命老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徐秀麗) >>>往期回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杭州:大運河水凈河清造福一方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