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文博人 | 鐘愛文博 不負初心
2020-08-10 17:43:52? ?來源:國家文物局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年近七旬的文先國從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博物館館長崗位退休多年了,他滿頭白發、神采奕奕,說起進賢縣的文物歷史如數家珍。 32歲時文先國被調入進賢縣文物普查單位管理文物,才正式和文博工作打交道。文先國說:“1985年的進賢縣,文物工作猶如一張白紙。我當時就想,既然有機會從事喜歡的文博工作,就一定要干出點兒名堂來。那陣子幾乎每天都要去圖書館,閱讀大量書籍報刊。其中《文史知識》期刊讓我收獲頗豐,還讀了鄭振鐸、顧廷龍、黎先耀、周紹良、啟功、羅哲文等諸多文人大家的名作,這些書籍就像‘導師’,讓我對文物工作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不僅如此,在參加江西省首次文博干部培訓時,有緣結識了文博大家史樹青先生,對工作的指點讓我受益匪淺。這些經歷都為我以后在文博領域邁出的每一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進賢縣是全國最后一批啟動這項工作的。由于歷史上的考古空白,文先國整理了自己和普查隊員們在田野調查時的資料,從登記入冊的十二處建筑遺址中挑選了珠子塔(元代)、陳氏牌坊(明代)、鐘陵節凜冰霜坊(清代)等三處有特色的文物進行申報。1987年5月,這三處建筑遺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填補了進賢縣的文物空白,陳氏牌坊還在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文先國擔任進賢縣文物管理所第一任所長,更加關注古建筑遺存的調查與研究。他在北京國子監參觀學習時,看到明清兩代進士題名碑上刻有很多進賢縣進士的名字,立即將碑上篆刻的人名抄錄下來,并向史樹青先生請教。史先生說要將建筑與人文結合,令文先國豁然開朗。他回到進賢縣后,將抄錄的人名與縣內的文物建筑一一對應,充分體現出史樹青先生提倡的“見人見物見精神”的內涵。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文物保護工作,文先國增長了實地考察的見聞,收獲了預想之外的成果。 文先國對進賢縣域內的文物探查從未停止過,先后對縣內新石器時期晚期城墩遺址進行探索性發掘;對云橋鄒家、溫圳小石坪、下埠南土墩等商周遺址以及溫圳羅家明清廟堂遺址等地方進行考古發掘,因各種原因雖收獲不多,但他積累了發掘的現場經驗。 時代的步伐跨進了千禧年,在文先國的帶領下,幾經勘查,整合零星線索,進賢縣在2002年發現了元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1月被中國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11月15日,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截至2018年末,進賢縣全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69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8處,還有中國傳統村落9處。從一個文物空白縣,到如今的文化遺產大縣,成果豐碩,文先國說,他不負初心。 (張麗卉) >>>往期回顧基層文博人|黃利平:嚴謹務實 一步一個腳印探索新發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