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追夢 未來可期
2020-08-10 17:13:14? ?來源:國家文物局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以總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女孩鐘芳蓉備受關注。這不僅因為鐘芳蓉的高考成績很亮眼,也因為她是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的留守女孩,且她報考了在很多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 為此,有網友質疑:“考古專業冷門,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為了表達對鐘芳蓉的支持,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紛紛為她送上“考古豪華大禮包”。 8月2日,鐘芳蓉開通微博作出回應,稱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選擇報考考古專業。 樊錦詩先生得知此事后,和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一起,為鐘芳蓉送去《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這本書記述了樊錦詩在北京大學考古系的青春求學往事,以及她50多年堅守大漠、守護敦煌,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等動人故事。樊錦詩表達了對鐘芳蓉的祝福和希望,并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鐘芳蓉在給樊錦詩先生和顧春芳教授的回信中說:“很慶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響下確定自己的興趣并堅定地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讓我的成長有了更多的力量,希望能在樊先生和顧教授的鼓勵下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新時代的新青年!樊先生選擇了敦煌,選擇了堅守,成為‘敦煌的女兒’,也找到了心靈的安頓,我希望能追隨您的腳步,去選擇北大考古,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p> 8月2日,北大發文歡迎鐘芳蓉同學,“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并祝她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勇于有夢,更要敢于追夢。夢想、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用手鏟撥開千年的迷霧,去田野探尋歷史的謎底,用科學的手段探賾古史,以人文的筆觸刻寫文明。 正是因為幾代中國考古人的孜孜以求,才有中國的考古事業蒸蒸日上的今天。 在現代考古學剛剛傳入中國之初,北大便在國學門設立了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北大成立中國高校中第一個考古學專業,蘇秉琦、宿白、鄒衡、呂遵諤、嚴文明、俞偉超、李伯謙……這些閃耀的名字,讓北大成為中國考古學家名副其實的搖籃。 隨著考古學學科的教學和實踐,考古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到夏商周、漢唐、宋元明……考古耕耘在田野之間,把青春和血汗都獻與土地下埋藏的歲月結晶,不斷填補一段段空白的歷史,讓新時代與古文明彼此聯通…… 立足中國,擁抱世界,服務國家大局,以考古學研究推動國際學術互動和人文交流,考古項目成為增進各國人民互信的文化亮點。 考古工作作為文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迎來了最好的時期。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展,都離不開具有理想情懷的年輕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中寫道:“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p> 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的努力。勇于追夢,未來可期。 (曉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