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調研組分赴江西、安徽調研指導汛期文物搶險救災工作
2020-07-28 17:38:14??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等率調研組分赴受災嚴重的江西、安徽等省份調研指導汛期文物搶險救災工作。 在江西,調研組深入上饒、景德鎮等地,現場調研婺源彩虹橋、經義堂、何氏宗祠,景德鎮高嶺瓷土礦遺址和湖田窯遺址博物館等文物點和博物館受災情況;在安徽,調研組踏勘了宣城市三溪樂成橋、江村古建筑群、績溪縣上莊古建筑群,黃山市屯溪區鎮海橋,徽州區呈坎村古建筑群、休寧縣登封橋,黟縣西遞村古建筑群等2市7區縣15處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的受災情況。 婺源何氏宗祠受損情況勘查 受損的鎮海橋 每到一處,調研組都在現場認真聽取文物受損情況、搶救維護措施,會同相關專家研究制定搶險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對下一階段文物防災減災工作作出具體安排。 調研組強調,各地文物部門和文博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要密切關注本地雨情水情風情汛情,做好各項預案;強化日常管理維護,及時組織排查文物安全狀況,整治安全隱患;要搜集、保存好文物構件,汛情穩定后應盡快制定受災文物保護搶修計劃,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并切實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順利實施,嚴格保證質量。 據介紹,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密切關注和督導各地文物防汛安全工作情況,根據各地文物受損實際,組織制定搶險保護方案,在文保專項資金中給予經費保障,同時專題研究文物橋梁及建筑的預防性保護制度。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主汛期,受強降雨影響,多地發生了嚴重的洪澇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部分文物、博物館單位受損嚴重。據初步統計,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11省份有5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7處,受損文物中,古橋梁被沖毀、古城墻坍塌和文物建筑房屋垮塌較為嚴重。今年汛期,受損文物范圍廣、數量多、損失大,是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汛期文物安全工作。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密切關注各地汛情,及時啟動應急機制,向相關省份發出電話預警,隨即印發關于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全國文物防汛安全工作做了具體安排。同時,向文物受災嚴重的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省份緊急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350萬元。(文 宣)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