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文物保護機構隊伍得到有效加強
2020-07-20 18:36:46??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甘肅視察期間,走進莫高窟,登上嘉峪關,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并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系列指示,對加強文物保護、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穩定基層文博隊伍等提出明確要求。甘肅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立足文物資源稟賦和工作實際需求,統籌推動全省文物保護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甘肅省委編辦、省文物局組織對全省文博機構隊伍進行了全面調查統計,準確掌握了家底現狀,并從文物資源優勢、價值特色、文物工作歷史沿革、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機構改革前后機構人員變化等各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分步推進、循序漸進”有序解決全省文物工作“小馬拉大車”問題。近日,甘肅省文物局及其所屬事業單位機構和人員力量建設已經甘肅省編委批復同意。 甘肅省文物局增設革命文物處并增加行政編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紅色文化和革命文物資源十分豐富,時間上涵蓋從大革命時期至改革開放至今的近百年歷程,空間上覆蓋全省90%以上的縣級行政區域。特點優勢非常明顯,第一,紅色遺址遺跡數量多覆蓋廣,全省有紅色遺址遺跡94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革命紀念館73個,可移動革命文物12536件(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4個。第二,紅色地標影響深遠,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具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是黨中央確定長征落腳點的戰略決策地和革命力量大團結的會師地,是紅西路軍英勇西征、血沃祁連的主要征戰地。第三,紅色文化特色鮮明,誕生在隴原大地的南梁精神、會師精神、紅西路軍革命精神、鐵人精神、防沙治沙精神、莫高精神等,是革命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傳播中國聲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橋梁紐帶。為傳承革命文化傳統,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批準給甘肅省文物局增設革命文物處,核增行政編制5名。增設后,甘肅省文物局內設處室7個,行政編制40名。 敦煌研究院和甘肅簡牘博物館增加編制。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首站就來到莫高窟,對敦煌研究院給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多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發展,已成為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榆林窟、西千佛洞等六大石窟保護管理機構和國內外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榮獲“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和“最美奮斗者”稱號,敦煌研究院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基于價值完整性的高質量平衡發展模式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研究院的重要指示要求,甘肅根據保護、研究、弘揚各項工作長遠發展需要,批準給敦煌研究院及所屬石窟機構增加163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為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人員保障。同時,統籌考慮甘肅簡牘豐富資源和重要價值,以及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的新館建設和開放、運營、管理需要,給簡牘博物館增加20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以將其打造成國內外簡牘學研究高地、弘揚展示中心和甘肅文化新名片。 優化加強考古研究機構隊伍。隨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深入推進,圍繞共建“一帶一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及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絲路文化、周秦文化及五涼文化等甘肅特色文化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全面發展,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調查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任務日益增多,業務不斷拓展,現有45名編制與其承擔的職能不相匹配。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編制僅22名,行政人員占比大,專業力量薄弱,難以形成發展優勢,加之承擔的文物調查測試、保護研究等部分職能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職能交叉。為了整合力量,壯大專業技術隊伍,批準將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撤銷合并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67名,既可進一步加強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設,充實力量,完善職能,又能調整理順文物保護研究領域的交叉職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效率。此次文博機構改革是2016年甘肅省將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整合納入敦煌研究院統一管理,打造甘肅“石窟航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舉措,對于整合凝聚專業力量,發揮職能優勢推動全省文物保護研究提質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下一步,甘肅省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基因、穩定基層文博隊伍等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市縣基層文物保護機構和隊伍建設,為履行文物保護職責、推動建設文化強省提供有力支撐。(甘肅省文物局)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