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董恒宇:籌建內蒙古長城博物館
2020-05-28 20:01:27?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長城保護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特別是2019年他在甘肅考察時提出,“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為進一步做好長城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博物館建設試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上第九次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了《長城、長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此次會議的召開將長城保護與利用工作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政協副主席、民盟內蒙古自治區主委董恒宇認為,博物館作為長城文化、長城歷史的展示和示范地,可成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支撐點和著力點。因而,他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提案,建議籌建內蒙古長城博物館。 董恒宇在提案中,詳細闡述了籌建內蒙古長城博物館的必要性、可行性。 該提案中說,內蒙古是長城資源分布大區,長城遺產點多線長,長城文物富足,全區調查的長城總長度達7570公里,占全國長城長度的三分之一,境內長城歷經戰國趙、戰國燕、戰國秦、秦代、西漢、東漢、北魏、北宋、西夏、金代、明代等9個歷史時期11個政權,分布于全區12個盟市、76個旗縣,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長度最長、時代最多、分布范圍最廣等特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城歷史文化帶。因而,和其它省區、各類主題博物館比較,籌建內蒙古長城博物館具有較大優勢。 在董恒宇看來,目前,國內規模比較大的長城專題博物館有中國長城博物館、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3家,玉門關、陽關等地依托風景旅游區建設了長城主題陳列場館。該類博物館具有諸多特點:一是立足于某一長城著名關口,借助已成規模的旅游優勢,建設博物館。二是這類博物館均分布在明長城一線,陳列內容中明長城比重較大。三是在陳列視野上,立足中原,從長城作為中原王朝邊疆的角度出發,著重展示長城對防護中原地區的作用。 該提案提出,建設內蒙古長城博物館,不僅占據優勢,也具有現實的可行性。 首先,長城調查研究成果是建設長城博物館的科學依據。內蒙古開展了對境內長城資源的田野調查,出版5部調查報告,對區內歷代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及其時代、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有了全面、準確的掌握,并建立了翔實的長城記錄檔案和長城資源信息系統,為建設長城博物館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和理論依據。 其次,處于長城文化帶核心區是建設長城博物館的地緣優勢。目前國內已有的長城博物館或長城相關展覽,大多從中原視角看長城。內蒙古長城博物館立足長城文化帶,可以從長城內外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斷碰撞與交流融合的進程入手,突出展示發生在長城沿線反映多民族共同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 再次,填補全國范圍內長城空白是建設長城博物館的比較優勢。目前國內三大長城博館的展覽內容以明長城為主,其他小型博物館展覽內容以漢長城為主。內蒙古的長城以明朝以前的長城為主,以戰國秦漢長城和金界壕為重。內蒙古長城博物館可以兼顧各個歷史時期的長城,填補國內現有長城展覽中的空白、展現內蒙古長城的特色。 同時,專業的長城保護機構是建設長城博物館的組織保障。2017年,內蒙古成立了長城保護工作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省級長城保護專業機構。長城保護工作中心自成立以來,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學術會議交流、對外合作工作,長城保護和研究水平明顯提高,可為建設長城博物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董恒宇說,內蒙古長城博物館要精心選擇地段,在保護的基礎上,將長城遺跡實體與現代新技術、新理念相結合,打造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如利用3D模型、三維仿真技術展示內蒙古長城特色景觀文化,館內建設要注重游客的互動體驗等。(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記者 安仁)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