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劉玉珠:更大力度促文物活起來 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2020-05-28 19:59:15? ?來源: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更大力度促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劉玉珠在提交的發言中說。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7年中央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喚醒國民觸摸歷史溫度,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于一個城市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城市記憶,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對于一個村鎮來說,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感受地域風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劉玉珠說,6年來,讓文物活起來已蔚然成風,轉化為全國文物系統的工作理念和全社會的基本共識。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于做好文物活起來大文章,這一基本判斷既是重大機遇也是艱巨挑戰。 如何更大力度促文物活起來?對此,劉玉珠表示,要運用互聯網高新科技,大力促進文物活起來。他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通過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持續推出文創項目,推動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發展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互融合,給古老文物賦予了新活力、插上了新翅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家文物局加強“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建設,通過虛擬化的“云展覽”集中整合各地博物館資源。春節期間,全國文博單位迅速行動起來抗擊疫情,雖然不能對外開放,但是充分利用數字化、動漫、游戲、VR、AR等信息技術,向公眾提供全息影像欣賞、虛擬觸摸、沉浸式體驗服務。據統計,全國博物館共上線展覽2000余項,1300多家博物館開放網絡、微信、微博等在線展覽。“今后,隨著5G、AR等技術的突飛猛進,這種數字觀展、線上觀展的方式將日趨常態化,很多觀眾將選擇在家觀展游覽,足不出戶欣賞文物精品。應當看到,這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提升,需要及時總結梳理,順應發展趨勢,更加凸顯高科技在促進文物活起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劉玉珠說。 劉玉珠表示,要發揮文物資源的特殊優勢,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以文物為代表的文化遺產,兼具審美價值、思想價值和歷史價值,既超越時空又超越國度,既富有永恒魅力又具有當代價值,民意接受度高。文化遺產合作生動、直觀,可以為政治、經貿關系注入文化活力,提供韌性支撐。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離不開文物活起來,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內外融通。對內,要深入挖掘闡釋文物的價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發揮教育啟迪引領的作用;對外,要用文物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服務于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文明對話,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劉玉珠表示,要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政策。根據中央有關部署,2020年,國家文物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研究起草關于促進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政策文件,服務國家工作大局,加強頂層設計,全面總結近年來文物合理利用實踐經驗,并對新時代文物合理利用進行部署。該文件將著眼于解決制約促進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機制性障礙,找差距、補不足。比如,目前還存在文物價值說不清、保護做不實、利用跟不上,交流不多、溝通不暢、聯系不緊密等問題,缺乏協調聯動機制,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足,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和整體效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 劉玉珠說,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政府與社會、國內與國外等各層面增強合力。應重點做好4個方面工作。一是中央層面要有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政策、路徑和分工,持之以恒協調各方綜合施策,加快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體制機制建設。二是積極探索利用現代科技,把中華優秀文化、當今中國改革發展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發展路徑展現給世界。三是大力探索和挖掘利用文物資源優勢,借鑒韓國文化產業研究院的經驗,把資源轉變為資產,把一件件“物”變成可觸、可視、可想的作品。四是建立專門的主責機構負責實施。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