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烽火弦歌——集美學校抗戰內遷歷史展”
2020-02-22 21:31:13??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主辦單位:福建博物院 廈門陳嘉庚紀念館 前 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侵華,中華民族處于危急之中,全民族抗戰爆發。 抗日烽火燃起, 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處在敵人的炮火威脅之下。為因應時局變化,確保師生安全和辦學不致中斷,1937年10月至1946年1月,集美學校所屬師范、中學、商業、農林、水產航海等學校輾轉內遷安溪、大田、南安等地,在極其險惡的戰爭環境中幾度分合,在苦難中堅持辦學,弦歌不輟。 抗戰內遷時期,集美學校按照陳嘉庚先生“國難日亟,希激勵員生,抱定犧牲苦干之精神,努力抗敵救國之工作”的指示,操顛沛彌厲之心,堅抗戰必勝之念,克服校舍、經費、師資等重重困難,因時制宜,提出“操行重于學業”、“自修重于上課”、“實習重于書本”、“勞動重于運動”的辦學方針,提倡“生活勞動化”,“實行軍事化管理”,校風嚴整,秩序井然。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抗日烽火中,廣大師生因陋就簡、視苦為甘,不畏艱險、安貧樂道,堅持上課、毫不動搖,同仇敵愾、丹心報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以“誠毅”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光輝篇章。 第一部分 烽火燃起 輾轉內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神州大地滿目焦土、尸骨遍野。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國民政府通令沿海危險地區中等以上學校遷徙到安全地帶。于是,集美學校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內遷辦學史。 一、日寇壓境 沉著應對 集美師范學校師生合影 內遷前夕集美中學部分運動員合影 二、穿越戰火 悲歌遷徙 國難當頭,以集美學校董事長陳村牧(前排左3)為核心的學校領導 層肩起內遷辦學的重任。圖為集美學校校務聯席會議議員 三、烽火硝煙里的校園格局 戰時集美職業學校全景 第二部分 苦難磨礪 弦歌不輟 從設備精良的海濱學區遷到貧困、邊遠的山區,各方面條件的 巨大反差使學校的教學和師生的生活面臨極大的挑戰。校董會想方 設法克服萬難,確保辦學質量。師生們牢記“誠毅”校訓,精誠團結, 發揚集美學校固有的優良作風,為國教學,在戰爭的苦難中發憤前行。 一、誠毅在心 為國教學 辦學經費緊張,教師主動減薪,校友紛紛捐款。 1943年,根據陳嘉庚“實業與教育大有互相消長關系”的精神,在省會永安創辦集友銀行,實行“以行養校”。圖為該行成立周年時總行全體工作人員合影。前排中為陳嘉庚次子陳厥祥。 二、遠離大海的航海學校 在遠離海岸線的山城里教學水產航海知識。 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十七組畢業留影 三、物質生活的極端匱乏 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 嘉庚杯籃球錦標賽開球典禮 為強健學生體魄,激發勇于拼搏的競技精神,學校舉辦年度運動會。圖為集美中學校1939年春季運動會開會式。 第三部分 同仇敵愾 丹心報國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后,陳嘉庚在南洋舉行轟轟烈烈的籌賑活動。在此背景下,集美學校也隨即組建抗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節衣縮食,在各項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不遺余力地開展、參與各項抗日救亡活動,獻金救國、投筆從戎,在艱苦辦學的同時,也為抗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反帝愛國學生運動史冊中,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一 抗建組織 堅實有力 野外軍事訓練 1938年6月19日集美學校血花日報全體理事及員工攝影 二 、 抗日宣傳 豐富多樣 載有勸募救國公債的《集美周刊》 《集美周刊》抗敵專號、抗戰建國特輯 主要由蔡繼琨作曲、鄭貞文作詞的《抗戰歌曲集》 集美高級商業學校游藝演出節目“前夜”之廣告和劇照 三 、 購機獻金六十萬匯渝呈獻 各組同學繳交救濟黃災捐款明細報告 送別集美學友走上抗日前線臨別前夕在均溪留影 第四部分 嘉庚精神 誠毅之光 抗日戰爭勝利了! 集美學校復員集美,醫治戰爭創傷,修復校舍,勵精圖治。 誠以為國,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毅以處事,堅強果敢,百折不撓。日寇炸毀的是集美學校的物質,炸不毀的是集美學校的精神。在校主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全體師生銘記誠毅校訓,與當地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堅持辦學,弦歌不輟。誠毅精神在抗日烽火中歷經磨礪、淬煉和升華,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成為集美學校持續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 一、在校主感召下 陳嘉庚號召華僑抗日 1938年10月,國民參議員陳嘉庚從新加坡給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發來電報提案,沉重打擊了投降派的氣焰,被稱為“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延安各界歡迎陳嘉庚回國慰勞 陳嘉庚《大戰與南僑》 二、從廢墟中崛起 戰時校舍被炸毀情形 集美學校戰時損失情形及復興計劃 1947年集美學校組織系統(圖表)
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教職員暨同學講習班合影 慶祝抗戰勝利紀念碗 今日集美學村 走過百年歷程,如今的集美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已超過6萬人,校舍建筑面積達到160多萬平方米,辦學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實現了從學校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覆蓋,成了可以從幼兒園讀到博士的地方。 陳嘉庚標準像、毛澤東題詞鄧小平手書“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1999年10月17日,集美大學召開首屆校董會第二次常務校董會議,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任校董會主席。圖為出席校董會植樹視察學校建設工地。 2000年4月,習近平題詞:“春風化雨,桃李滿園” 201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集美校友總會的回信 后記 8年又3個月的內遷歲月, 集美學校“有如隆冬草木,在嚴霜沃雪中,全其生機”。在抗日烽火中,集美學校“收棟梁,拾榱桷,儲群材以為國用,道濟天下,匪異人任”,鑄就了擔綱天下、為國育才,不畏艱險、安貧樂道,嚴謹治學、愛生如子,復仇血熱,許國心丹,心懷感恩、回報民眾的集美學校播(內)遷精神。 抗戰內遷時期,安溪、大田、南安等地人民給了集美學校無私的支持和幫助。而集美學校的內遷也在當地撒播了文化的種子,為當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勿忘歷史,珍視和平。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用《烽火弦歌——集美學校抗戰內遷歷史展》來緬懷先輩,警示未來。 展廳照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