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64wsy"><cite id="64wsy"></cite></pre><s id="64wsy"></s>
      <dl id="64wsy"><em id="64wsy"></em></dl>
      新聞中心|社會|視頻|福建|時評|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軍事|美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福建博物院 > 展覽公告 > 正文

      網上展覽│梵天東土 并蒂蓮花: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

      2020-02-21 22:05:00??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前言

      400-700年是中印兩國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印度,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 320-6世紀初)是印度歷史上少見的統一大王朝時期,從旃陀羅笈多一世(Candragupt I)開始,從恒河東中部地區開始擴張,到沙摩陀笈多(Samudragupta)和旃陀羅笈多二世時期達到鼎盛,幾乎征服了整個除印度南端一些小王國和西北喀什米爾外的印度大地區,橫貫東西海岸。與此同時,其文學、舞蹈、藝術、科技了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時期,被稱為印度歷史上的“黃金時期”。直到公元6世紀初,在嚈噠人的不斷入侵下王朝統治才告終。后笈多王朝又退回摩竭陀地區勉強維持,直到7世紀中期基本消失。笈多諸王信仰印度教,但并不排斥佛教和耆那教。它繼承印度文化傳統,大力推行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創造了印度美術模式和印度的美學理想,其藝術創作成為古典美術的高峰,并形成多個藝術中心。從當時重要的政治、經濟、宗教和藝術中心摩菟羅(Mathura)開始,笈多藝術向東傳到摩竭陀地區,出現了薩爾納特、菩提迦耶(Bodhgaya)、帕特納(Patna)等藝術中心,向南影響到東摩爾瓦地區(Malwa)。這里有桑奇(Sanchi)、烏德雅吉里(Udayagiri)、伊藍(Eran)、德伽(Deogarh)等密集的藝術中心,向西有薩瑪拉季(Samalaji)等藝術中心。另外,笈多王朝西南部,從訥爾默達河(Narmada River)到德干高原地區強大的伐迦陀迦王朝(VakatakaDynasty,250左右-500年左右)也受到了來自笈多藝術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以阿旃陀(Ajanta)和艾羅拉(Ellora)為主的藝術中心。笈多王朝消失以后,其藝術風格仍然在不同地區繼續向前發展達一個世紀之久。可以說,其藝術風格超越了笈多王朝的政治版圖,透過古代西北印度進入中亞和中國地區,向南進入德干高原和南印度,通過海路進入東南亞,來到中國,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繪畫與雕塑藝術的發展。這是中印兩大文明間又一次深遠的宗教、文化與藝術的互動。

      在中國,這一時間段屬于南北朝至唐初時期,北方五胡十六國時代開始,到北魏(386-557年)統一北方,南北朝格局形成,不同民族登上歷史舞臺,形成大割據、大融合和文化多樣性的紛亂時代,走向隋唐統一的重要時期。中國佛教在這一時期得到迅猛了發展,與國家政權和世俗信仰的結合日趨深化,與此同時,中國佛教藝術在吸收印度、中亞、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影響的基礎上,明確開始了本土化的進程,為中國藝術的成熟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盛唐藝術的先聲。從絲綢之路的影響到漢化佛像的出現,從海上交通的發展到南北政權的互動,佛教藝術中心在各地紛紛出現,如山西云岡、河北定縣、曲陽、鄴城、山東青州、諸城、河南洛陽、鞏縣、陜西長安、耀縣、江蘇南京、四川成都、甘肅等,遍及全國。由于政權更迭,政治中心的轉移,藝術中心往往隨著貴族集團的遷徙而由北向南,由西向東變化。每一次變遷都伴隨著藝術風格或審美趣向的轉變。政治中心以外的地區,藝術的區域性逐漸發展起來,構成了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全景圖。

      中印文化交流方面,這一時期也是最為活躍和重要的。中國最著名的三位求法高僧游學印度,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跡,至今仍為兩國人民所津津樂道,他們就是東晉法顯(334-422年,399-413年訪問印度)、唐玄奘(602-664年,625-645訪問印度),唐義凈(635-713年,671-695訪問印度)。這次雕塑所出土的諸多地點都留下過他們的遺跡。他們在笈多藝術鼎盛時期以及后笈多藝術初期到達印度,他們的游記被西方學者稱為“照亮印度歷史黑暗”的重要著作,在印度有巨大的影響。

      笈多藝術影響中國的路徑有海陸兩路。中國南方政權通過海路和陸路交通來實現與印度的交通,如法顯去印度(399-413)走陸路,返回取海路,說明當時南印度、越南與中國之間的海上交通已經比較成熟。山東青州、河北鄴城出土的北齊時期的佛造像突然具有的強烈笈多樣式,可能就是來自于海上絲路的影響。陸路中印交通北路走岷江上游,經青海與絲路南線連接。成都萬佛寺、商業街、西安路以及汶川、茂縣出土的佛造像應是這種影響的結果。

      5世紀以后,笈多藝術通過絲綢之路漸進傳入今天的新疆地區、偶爾進入河西走廊,山西和河北地區,但是影響不連續,沒有對于中國的藝術產生重大的影響。北齊時期從海上和南朝來的影響,導致笈多藝術元素突然豐富起來,也充分說明中印文化海上交流的重要性。

      本次展覽選擇400-700年作為展覽的時代斷面,主要考慮到以中國三大求法高僧中法顯前往印度的時代和義凈回到中國的時間為準,從中印兩國的歷史發展狀況來看,這也是中印兩國宗教、文化及藝術交流最為活躍和重要的時間,展品以中印兩國石刻造像為主,少部分陶質造像和銅造像,以此見證兩國人民的長期友好往來以及文化交流的源遠流長。

      一、印度雕塑藝術,共分為三個部分:

      A. 笈多藝術的出現(4世紀至5世紀初)

      B. 笈多時期雕塑的藝術繁榮(5-6世紀)

      C. 笈多藝術的余音(7世紀)

      A:笈多藝術的出現—— (4世紀至5世紀初)

      4世紀,北部印度地區基本籠罩在犍陀羅一貴霜藝術的氛圍下,笈多王朝雖然已經建立,但是藝術風格的成熟還要假以時日。這時期的造像通常表現為身體孔武有力,氣勢威嚴,身姿直挺,袈裟肥大,衣褶重疊,感覺袈裟厚重。不過,新的笈多樣式已經初露端倪,印度教雕塑在瑪爾瓦東部地區最早復興,然后是馬圖拉,這個傳統的藝術中心逐漸成為整個笈多藝術創作的核心,并沿恒河向東影響到摩揭陀地區,薩爾納特藝術即是其中的代表。佛教造像最明顯的變化是:佛陀的犍陀羅式的波浪發髻或者貴霜海螺式發髻變成了螺發。

      B:笈多時期雕塑藝術的繁榮(5—6世紀)

      Boom of Gupta Sculpture Art(5th—6th Century)

      5世紀以來,笈多王朝形成多個藝術中心,其中最有名、歷史最悠久的是北方邦的馬圖拉,影響廣泛,此外還有北方邦的薩爾納特、瓦拉納西、勒克瑙和中央邦的桑奇、伊藍、烏德雅吉里、代奧克爾;西部的薩瑪拉季等多個藝術中心。笈多王朝時期創立了印度古典主義的美學標準并運用于藝術創作中,其作品所具有的獨特藝術氣質成為笈多藝術的標志。這一時期

      印度教造像得到極大的發展,尊神眾多,身體勻稱、氣質高雅;佛教和耆那教造像雖然數量不及,但更能體現出笈多藝術的精神追求,氣質沉靜,仿佛處于深度冥想、自我精神觀照之中,完全是超然智慧的形象。衣紋不再具有寫實的效果,袈裟緊貼身體上下,或者以均勻的條棱線條表現衣物的褶皺,多用紅色砂巖,如馬圖拉的作品;或者袈裟緊貼身體,如若無衣,多以米黃色砂巖為材料,如薩爾納特的作品。在袈裟緊襄下的胴體年青而柔軟、肌肉勻稱,符合印度古典主義的人體美學標準。這一時期陶質造像和銅造像也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以馬圖拉和薩爾納特為代表的風格成為笈多藝術的象征,它不僅影響印度本土,更通過陸路或者海路影響直達中國。

      佛頭

      怪獸像

      佛立像

      笈多藝術的余音(7世紀):6世紀以后,隨著笈多王朝的崩潰,各個地方勢力和外來入侵勢力紛紛建立獨立政權,后笈多王朝又退回摩竭陀地區勉強維持,直到7世紀中期基本消失。后笈多藝術完全進入了本土特色發展時期,地方特色明顯,逐漸出現了繁縟之風日盛,笈多藝術的古典主義精神逐漸減弱的趁勢。正是在這一階段,由于海陸交通的暢通,笈多藝術的風氣得以更廣泛向外傳播。

      巴拉瑪像

      二、中國雕塑藝術,共分為三個部分:

      A.南北朝藝術之先聲(400-493世紀)

      B. 北魏洛陽時期至隋代(5世紀晚-618年)佛教雕塑藝術的發展

      C. 唐初的風格(618-700年)

      A.南北朝藝術之先聲(400-493年):五胡十六國時期(304-439年),甘肅、河北、陜西等地的多個地方政權均盛行佛教信仰,其佛教以及佛教藝術的傳統成為北魏早期藝術創作的源泉。自北魏遷都平城(398年)至統一北方以來(439年)以來,周邊的佛教以及佛教藝術不斷對這個新興的政權產生影響。北魏早期造像主要受到來自于河北、西域、涼州、平城的影響,直到遷都洛陽之前(493年),北魏開始實行漢化政策,佛教藝術受其影響,也開始了漢化的進程,形體清雋、褒衣博帶的形象廣為流行;南朝佛教藝術受到海陸兩條絲路的影響,從四川向北走河南道與西域聯系是陸路的重要線路。海路的主要路線是通過越南、斯里蘭卡影響到廣東、山東等地區。

      B.北魏洛陽時期至隋代佛教雕塑藝術的發展(5世紀晚-618年)(94件):北魏遷都洛陽,皇家藝術中心由平城轉移到洛陽,像洛陽龍門石窟和鞏縣石窟的造像、永寧寺泥塑像均是皇家藝術水平的代表性作品,而在山西南、陜西關中、河北、山東、甘肅隴東等地區呈現出較為復雜的地方藝術風格。到東西魏分裂、北齊、北周的建立,北方藝術出現了明顯地方化特點。這時期北朝的藝術發展有兩條主線,一、中國藝術本土化的步伐明顯加快;二、北齊時期開始在山東青州、諸城兩地的造像中出現了笈多藝術特點。南朝造像保存數量不多,以四川成都近年來發現的石造像最具代表性。589年隋朝統一中國,但是藝術風格處在向唐代成熟期過渡的階段,仍以北朝風格為主。

      貼金彩繪石雕菩薩立像

      佛面

      佛立像

      佛頭

      佛坐像

      佛立像

      走向盛唐(618-700年)(18件):隨著中國的統一與政治穩定,佛教雕塑藝術進入繁盛時期,初唐已經顯示不同凡響的氣質:風格沉熟穩重,人物飽滿生動,裝飾日趨華麗精美,標志中國藝術成熟期的到來。中外海上貿易的發達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為印度、中亞及東南亞藝術影響的到來敞開了大門。

      展廳照片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照片墻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省博快訊
      更多>>文博快訊
      更多>>展覽公告
      關于東南網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本網·律師嚴正聲明 - 友情鏈接 - 網上訂報 - 版權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福州分所 許水清 律師 電話:13809520738
      本站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591-87079320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電話: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間)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主辦: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未經許可不得建立鏡像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亚洲精品少妇30p,国产网友自拍视频,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 <pre id="64wsy"><cite id="64wsy"></cite></pre><s id="64wsy"></s>
        <dl id="64wsy"><em id="64wsy"></em></d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嫩BBB槡BBBB槡BBBB|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中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韩国一级做a爱性色毛片|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国产女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 国产99热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8|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91|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电影|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 精品久久欧美熟妇WWW|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交换人生电影在线|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美女胸被狂揉扒开吃奶二次元|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天堂在线最新资源|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9re久久在热线播放最新地址| 穿长筒袜的有夫之妇hd中文| 在线观看福利网站|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