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展覽│張瑞圖書法藝術(shù)作品展
2020-02-21 16:41:35??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張瑞圖(1570-1641),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居士、白毫庵主等。福建晉江人。萬歷三十五年廷試一甲第三名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少詹事兼禮部侍郎,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 張瑞圖以擅書名世,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兼擅山水,亦工佛像。有《白毫庵集》傳世。其書法在“晚明四家”中,用筆最具創(chuàng)造性。楷、行、草三體,均見奇逸峻拔之風,草書氣魄尤為雄強恣肆。其晚年深于佛道,書法亦變,于凌厲橫恣之中,愈臻純凈洗練,頗有暗契于南宋禪宗之書風。清人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zhuǎn),于古法為一變。”秦祖永《桐陰論畫》曰:“瑞圖書法奇逸。論者或謂,無所師法,鐘、王之外,另辟蹊徑。真書如斷崖峭壁,草書如急湍危石,奇恣橫生,別具妙味。”近人張宗祥在《書學源流論》亦曾贊其“解散北碑,以為行草”。 部分展品 張瑞圖草書登樓歌卷 (故宮博物院) 張瑞圖草書短文立軸 張瑞圖行書七絕詩軸 晉江市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 張瑞圖草書杜甫詩軸 張瑞圖五律詩軸 廣東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 “張瑞圖書法藝術(shù)展”是福建省文化廳“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的重點展覽,旨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加強張瑞圖文化的保護、研究和開發(fā)具有深刻意義。本展在院藏基礎(chǔ)上,特向全國各處借得其遺存書畫,合共60余件,誠為珍罕之舉。特此感謝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福州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展廳照片 |
相關(guān)閱讀:
照片墻
心情版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