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一折青山一扇屏——福建博物院藏扇面精品展
2020-02-20 18:22:09??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展覽簡介: 扇面是中國書畫的重要載體之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方寸之間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為中國扇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它們不僅呈現當時社會書法繪畫的藝術風格與成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值得傳承的民族文化瑰寶,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福建博物院精選館藏扇面佳作123幅,以饗觀眾。這些作品時代由明代跨至近代,題材涉及書法、繪畫,手法有寫意、工筆、兼工帶寫等,風格各異。其中不但包括董其昌、周臣、龔賢、溥儒等大家的巨擘手筆,更有嚴復、翁同龢、張之洞等近代名人的得意之作,以此窺見其精神寫照。 精華展品: 明 王寵 小楷折扇面 橫49厘米 縱23厘米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明 周臣 設色山水折扇面 橫47厘米 縱21厘米 周臣,生年不詳,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字舜卿,號東村,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擅長畫人物和山水,畫法嚴整工細。唐寅和仇英都是他的學生。代表作有《春山游蹤圖》《春山游騎圖》《春泉山隱圖》等。 明 陸治 設色桃花燕子折扇面 橫48.3厘米 縱21.5厘米 陸治 (1496—1576),字叔平,號包山子,江蘇吳縣(今蘇州)人。陸治工詩文,善行、楷書法。花鳥以工筆見勝,得徐熙、黃筌遺意,勾勒精細,敷色清麗,有妍麗派之稱,與陳淳并重于世。山水,用筆勁峭,景色奇險,意境清朗,自具風格。 明 屠隆 草書折扇面 橫52.2厘米 縱24厘米 屠隆(1543—1605),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博學多才,明代著名文學家、戲曲家,亦擅書法。 清 顧見龍 墨筆龍圖折扇面 橫49厘米 縱22.1厘米 顧見龍(1606—1687),字云臣,自號金門畫史,江蘇太倉人,一作吳江人,居虎丘。兼工人物故實,筆法粗獷,衣紋流暢。 清 龔賢 溪山帆影折扇面 橫51.6厘米 縱23.1厘米 龔賢(1618—1689),字半千,號半畝、柴丈人、清涼山人等,祖籍江蘇昆山,流寓金陵(今南京)。清“金陵八家”之一,工詩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體。著有《香草堂集》。 清 郭尚先 楷書扇面 橫54.5厘米 縱24.2厘米 郭尚先(1785—1832),字元聞,又字蘭石,福建莆田人。精鑒別,書似歐陽詢,以骨力勝,間作小楷,頗深別趣。臨摹諸家,幾可亂真。著有《芳堅館題跋》、《增默庵文集》。 清 張之洞 行書團扇面 直徑26.3厘米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老人,謚文襄,直隸南皮(今河北)人。中國清末重臣,清流派重要成員,洋務派首領。工書,書法蘇軾,深負盛名,遺著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清 光緒帝御筆銀塘曉艷圖扇面 橫49.5厘米 縱23.9厘米 光緒帝(1871—1908),滿洲愛新覺羅氏,名載湉,清入關后第九代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號光緒。 清 王莊 設色紅拂圖團扇 直徑24厘米 近代 林紓 設色煙云樓雨景團扇面 直徑22厘米 林紓(1852—1924),初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縣人。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早年擅花鳥,晚年致力于山水畫。 近代 鄭煦 設色高僧折扇面 橫57.2厘米 縱27厘米 鄭煦(1858—抗戰前),字霽林,晚年常署“優缽羅庵主”,廣東籍,寓廈門。善畫花鳥,兼工傳統人物。流傳作品有《仕女》《春愁》《賞梅圖春色圖雙挖軸》《降龍圖》等。 清 端方 埃及石刻拓本團扇面 直徑23.5厘米 端方(1861—1911),姓托忒克氏,字午橋,號匋齋,滿洲正白旗人。清末大臣,著名金石學家、收藏家,著有《陶齋吉金錄》《陶齋吉金續錄》等。 近代 王國維 行書折扇面 橫55.5厘米 縱26.5厘米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均有卓著的成就,著述60余種,大部分收入《觀堂集林》及《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 近代 溥儒 設色秋山夕照折扇面 橫50.5厘米 縱23厘米 溥儒(1896—1963),姓愛新覺羅,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滿族,北京人。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傳世作品有《溪舟弄笛圖》《秋山樓閣圖》等,著有《四書經義集證》《寒玉堂論畫》等。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