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信仰的力量——迎接黨的十八大福建博物院藏廉政文物專題展
2020-02-20 18:16:34??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信仰是人之根本,民族之魂,更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和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清正廉潔源于信仰的力量,植根于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在與時代、社會同呼吸,與國家、民族共命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之中。 福建自古人杰地靈,清廉之風傳承不息,在山與海的交融中鑄就了“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福建精神。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后,歷經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福建兒女以不屈不饒的堅韌意志投入救亡圖存的艱苦斗爭和振興中華的偉大實踐,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這些英雄詩篇通過文物成為歷史的記憶,使今天的人們得以重溫歷史,緬懷先輩。 在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日子里,舉辦廉政專題文物展,從福建博物院院藏文物中精選百余件與廉政相關的珍貴文物,突出紅色主題,彰顯信仰力量,再現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意在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和崇高品德,進一步擴大廉政文化的覆蓋面、影響面、教育面,讓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理念在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中入耳、入眼、入心,成為自覺行為,為實現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信仰是廉政之本。在紅色政權孕育誕生的階段,盡管條件艱苦,卻不能磨滅共產黨人堅定的意志。在閩西這個紅色的搖籃中,處處閃耀著革命的激情與火花。昔日面對黨旗的莊嚴宣誓,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是他們為政為官的根本出發點。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省蘇維埃執行委員會“銀印” 保持政治清廉與經濟發展并行不悖,在蘇區的建設中奏出了和諧的旋律。閩西地處偏遠山區,為對抗白色恐怖政權的圍剿,給前線提供有力支援,迫切需要夯實經濟基礎。同時,紅色蘇區積極革除封建的陋習陳規、加強民主建設與廉政建設,共產黨領導下的蘇區清廉而民主的政治風氣與國民黨政權的腐敗形成了鮮明對比。 朱德總司令贈給郭景云的鉛筆 蘇區自由結婚證章 永定縣蘇發給月流鄉胡初鏡的征收土地稅收據 八閩這片革命熱土孕育出一批本土的優秀黨員,他們在艱苦環境的歷煉中,風雨如磐,積累了寶貴的斗爭經驗,逐漸成長為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者。同時他們偉大的人格和生活作風,也一如既往,為所有人樹立了崇高的表率。 瞿秋白用的望遠鏡 鄧子恢致國民黨專員張策安要求增加撥款經費的親筆信 建國以后,面對著百廢待興的局面和國內外復雜的政治格局,許多黨員依舊保持革命本色不改,用對黨的忠誠演繹著眾多感人的事跡。在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新時代,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保持廉潔自律的本色,更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考驗。 莆田縣山東山高級土木科職業給抗美援朝分會要求處理捐獻款的信 福州市節約檢查委員會證章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