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教我如何不愛她——海南黃花梨藝術大展
2019-12-28 18:00:00??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展覽簡介 | 海南黃花梨是木中極品,紋理奇異,香氣馥郁,色澤艷麗,為世人所鐘愛。其永不變形、不開裂、不易腐朽的特質更是成為家具藝術創作的絕佳材料。中國傳統家具制作之所以珍貴、為世人所推崇,就在于它有一種形神兼備的設計意念和高超的制作追求,具有一種尊貴的文化品位和藝術氣質,黃花梨與中國傳統制作方式的結合,就是“靈肉”兼具的藝術品。 點擊上圖,進入閩博電臺聽導覽 嘉木如佳人 海南島是我國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其絕佳的原生環境造就了海南黃花梨木質堅硬、材性穩定、可以入藥、木性如一的嘉木品質。 邊材心材 黃花梨成才的過程就是堅硬且飽含油性的心材依靠邊材的滋養,又慢慢侵蝕邊材的過程。只有生長300年以上的野生海南黃花梨心材才可做家具。 稱謂演變 黃花梨在不同時期的稱謂有所不同,現代植物學將其定名為"降香黃檀"。 紋理之美 海南黃花梨天生麗質,紋理清新淡雅,變化無窮,有著中國傳統文人所崇尚的雋永的美感,又有著如行云流水、煙雨繚繞的天然藝術氣質。 其中鬼臉紋,以不規則的圈環圍繞兩三斑點,斑點顏色略深,成像怪誕,如同鬼魅臉面而得名,“一臉值千金”道出了它的珍貴。
![]() 氣郁香辛 清刊本《瓊州府志·木類》: “花梨木,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產黎山中。”《格古要論》記載:“花梨木出海南,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木相似,亦有香。”海南黃花梨氣味辛香濃郁,是其精華之所在。 ![]() 秀外而慧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海南瓊作工藝獨有的獨木器,整體器型渾然天成不加修飾,與自然融為一體。而在蘇州,黃花梨木通過蘇作匠人的匠心獨運,使規矩方圓,精致樸雅。在繁復的工藝,多樣的榫卯中,足見蘇作匠人細致的心思、沉著與耐性。 大巧若拙 黎族的生存環境造就了獨木文化。獨木器具是用一原木,不釘不鉚,刳制, 雕鑿而成。獨木器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造型優美,質樸端莊,顯示了黎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及自然生態觀。 ![]() 匠心獨運 榫卯結構為中國古典家具所獨有,發端不晚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百工傳統中“榫”也叫“頭”,“卯"或稱“卯眼”,連接方式多達數十種。 ![]()
文心與匠意 明清以降,花梨木又以溫潤、內斂、沉靜的自然秉性,質樸、典雅、華美的獨特紋飾,還有難掩之香味色澤,成為高檔家具的首選木材,與小葉紫檀一起被譽為“木中帝后”。由于文人的介入和推動,木作工藝水平的大幅提升,明式黃花梨家具由實用品升華為至臻完美的藝術品,成為中國家具史上的巔峰之作,由此叩開宮廷之門,成為皇室貴族以及文人士大夫家居之必備,開啟了海南花梨時代! 擺設可掬 選用黃花梨制成的擺件通常陳設在廳堂、書房的案幾之上,供人把玩。黃花梨擺件的主要類型有隨形的根雕、精致木雕、文玩用品等。古代匠人利用黃花梨的堅硬質地,巧妙運用天然紋理,制作的各類擺件精美絕倫。 ![]() ![]() 明清兩代,中國家具工藝迎來飛躍發展時期。以蘇作等為代表的黃花梨家具,凸顯文人性和藝術美,具有簡練舒展、穩重大氣、自然古樸、華美典雅、形神兼備等特點,不僅為士大夫所喜歡,更“入貢”宮廷,被奉為我國古代紅木家具的經典之作。 ![]() ![]() 對于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有“觸摸”“親芳澤”的沖動,我們將這次展覽定位于“可以觸摸”,就是為了讓您更好地認識她、了解她、愛上她。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浸潤所有渴望求索的心田,也為新年的到來送上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展覽小貼士 零售票價:60元/人 優惠票價:30元/人 10人及以上團體;現役軍人、6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教師、學生憑證 免票:1.4米以下兒童免票(必須至少一名成人購票陪同) 購票方式: 1、8號展廳入口售票處現場購票 2、掃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線上購票 本文圖片均來自福建博物院 掃碼購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