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綠釉虎子
2019-08-01 15:41:34??來源:福建省博物院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在博物館藏品中,常可見到一種被稱為“虎子”的陶瓷器。上圖為福建博物院館藏的一件南朝青釉虎子,出土于福州市南郊陽岐山省軍區教導隊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整器呈臥虎形,頭部上仰、凸眼暴睛,雙耳尖豎,獠牙外露,虎口圓張,翹鼻,短頸縮項,作嘶鳴狀。虎身蹲伏,略呈蠶繭形,虎尾向斜上方伸至腦后,又下卷至肩頸部,前腿直,后腿臥地,爪子縮小蜷曲。虎子高14.2、長16.3、寬12.7、口徑約5.2厘米,器身遍施青綠釉,釉色均勻,已被定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 這種形似臥虎的器皿,目前考古學界稱之為“虎子”。從史料記載得知,“虎子”之名源于漢代。《周禮·天官·玉府》記載:“掌王之衣服、衽席、床第、凡褻器。”漢鄭玄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屬。” 有學者指出,褻器實際上包括尿壺、便桶兩類,前以承尿,后以承屎。古人稱上廁為行清,所以褻器又稱清器。由此可見,虎子應是用作便溺之用的褻器。然而,文獻記載中的“虎子”和考古出土的這類臥虎形的器具是否是同一樣東西呢?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商代就已看見類似的器皿,福建黃土侖出土的的印紋硬陶虎子形器,大口、平底、尾上卷。口尾之間接一寬帶狀把,把端與口沿連接處貼一渦形泥條堆飾,制作粗陋,但應是這類虎形器的原始形態。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墓葬中常隨葬這種臥虎形器皿,它們的形態大同小異,質地不一,陶、瓷、漆、銅皆有,但多為瓷質。目前考古界已經約定俗成將其稱為“虎子”,只是學術界對它的用途說法不一。 依據文獻資料來看,“虎子”應該是一種溺器。然考古出土的虎子器皿,由于它在墓葬中的擺放位置、與它同出的一些隨葬品的不同,甚至有的器皿器身上還刻有某些銘文,以至于學術界對它的用途及相關文化眾說紛紜,有溺器說、水器說、酒器說、灑水器說等,各位學者都舉出了自己的理由。 山東沂南北寨漢墓石室畫像中有一幅滌器圖。圖中有一清潔工手持掃帚在庭院內清掃,身左側有一大水缸,前邊放置一簸箕與虎子形器皿,左側上方有一帶欄桿的小閣。王業友先生認為是作清潔用的灑水器、鄭巖先生認為圖中的小閣是漢代的廁所,虎子與之并列,可知也是相關器用,應該是溲溺之器。而曾凡先生認為虎子形器皿絕不是便器,而是酒器或茶具,因和它伴存的是盌和五盅盤。而筆者認為,雖然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文獻中記載的褻器“虎子”就是考古發掘出土虎子形器皿,但這類虎子形器皿作為溺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應該就是文獻中記載的“虎子”。隨著新的考古資料的發掘出土,這類虎子形器皿的名稱、用途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 |
相關閱讀:
- [07-25] 漳州開元寺遺址顯現真容 整修時發現遺存文物
- [07-13] 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伊斯坦布爾宣言 呼吁遏制盜掘走私文物
- [07-28] 漳州南靖正峰寺四面佛經塔重煥光彩 考證為宋文物
- [07-23] 泉州6大國保單位 國家文物局批復修繕方案
- [07-23] 泉州6大國保單位 國家文物局批復修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