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黑陶高柄杯
2018-02-26 16:50:44? ?來源:國家博物館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后期 龍山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75年山東省膠縣三里河出土 高18.5厘米,口徑14.5厘米,足徑6.3厘米 高柄杯是薄胎黑陶中僅有的一種器形,因此也最具代表性。陶杯經輪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最薄處僅為0.2~0.3毫米,所以又被稱為“蛋殼陶”。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的高柄杯由杯身和杯柄兩部分套接而成。上半部為直壁凹底的筒狀杯身,頂部有寬平的盤狀杯口。下半部為粗短的杯柄,直徑比杯身略粗,呈筒狀,末端與喇叭狀的圈足相接,杯柄表面飾鏤孔與斜線紋等。 實驗考古研究表明,制作薄胎高柄杯應是用刃口極鋒利的刮刀類的工具,邊旋轉邊刮修坯泥。當器壁達到極薄時,再進行磨光,并在杯身上加刻鏤孔和纖細的劃劃紋作為裝飾。薄胎陶之所以光亮無比,是因為用磨光石對胎體表面做長時間打磨,導致胎體中的石英、云母、絹云母等反光物質的顆粒順著一個方向排列,對光線由漫反射變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發光。這種成型技藝費工耗時,且要耐心細致,稍有疏忽,將前功盡棄,因此即使在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進行仿制也不是件易事。成品陶杯雖然胎質極薄,但其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有人稱贊它們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被世界各國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薄胎黑陶是龍山文化時期人們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的反映,代表著黑陶技術的最高成就。薄胎黑陶高柄杯僅出土于少數大、中型墓葬之中,是一種高貴用品,應是當時顯示身份的重要禮器。(王月前)
|
相關閱讀:
照片墻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