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東南網12月11日訊 (本網記者 肖月青)11日下午,“對話古今——‘壽山石回故鄉’展覽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博物院舉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藝術評論家等多名專家參與這場福建壽山石界最高端的學術論壇。會議圍繞清前期(康、雍、乾)壽山石雕及篆刻藝術的特點和杰出成、如何有效保護和傳承壽山石雕工藝、當代壽山石雕技藝創新方向以及對“壽山石回故鄉”展在策劃、展陳、服務方面的建議等四個議題展開討論。
經過兩個多月的展出,‘壽山石回故鄉’展覽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在福州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探討研究壽山石文化的高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本次研討會旨在為貫徹習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有效保護和傳承壽山石雕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拓壽山石雕工藝的創新動力,促進壽山石文化研究。
此次展覽的故宮文物藏品,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印章印料,二、宗教人物,三、擺件陳設。展覽共選取故宮壽山石類文物百余件,囊括了明清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宮廷藏品。這些國寶級文物精品入宮后首次回鄉,更為難得的是本次一半以上的精品在北京亦是深藏深宮,不曾對外展出過,這次大展無疑是珍寶們首次出宮,更是首次展出,為此本次展覽是欣賞清代壽山石藝術之美的絕佳機會。為了全面展示福建壽山石文化的古今傳承,本次展覽還將展出福建當地的壽山石精品100件(套),與故宮的國寶精品共同展示,其中國大師30件,近現代名家作品19件,省級大師41件。通過展覽,觀眾將欣賞到從清末民國時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及當代福建壽山石藝術大師的作品。展期為2016年9月30日至2017年1月8日。
據悉,壽山石質地溫潤細膩,色彩豐富艷麗,千百年來一直被開采利用,盛名遠播,天下寶之。從清早期開始,在文人雅士及官員的推動下,大量品質優異的壽山石,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宮廷,不但用于雕刻帝后璽印,還大量用于制作藝術品。經過近三年的籌備,福建博物院從故宮博物院引進百余件清代皇室宮廷御用的壽山石精品回閩,全力打造《壽山石回故鄉》展,旨在讓觀眾從歷史之中感受到福建的壽山石文化藝術之美。
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陳吉
福建省博物院院長吳志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