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去年完成39項文物考古
2016-08-08 16:43:37??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3月2日訊 (記者 肖月青)2日上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了去年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該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39個項目。地下、水下、地面的各類文物考古調查、發掘與文物保護規劃、維護設計項目等遍及全省。 據介紹,該所2015年完成田野考古調查勘探項目10項,勘探面積8.35萬平方米。完成田野考古發掘任務11項,發掘面積約6500平方米。其中,在衢寧鐵路沿線考古調查與發掘中,共發掘遺址8個,發掘面積達2500平方米,首次明確了廣泛分布于閩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牛鼻山文化的絕對年代,也第一次將松溪地區的歷史提前到到距今5000年,同時,還發現閩北地區西周時期有別于白主段類型的典型地層、遺跡單位和器物組合,為探索閩越國的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圍繞"一帶一路"的工作主旨,考古研究所對福建省悠久而深厚的絲路資源進行考古發掘。其中,在閩清義窯下窯崗窯址、南靖東溪窯封門坑窯的考古發掘中,在對窯爐以及周邊工作棚、儲泥池、沉淀池等相關作坊遺跡進行清理和解剖的同時,并對窯址所在的古代驛道以及外銷線路等進行了探尋,為福建這些由宋至清瓷器的海外發現找到了生產的源頭,也成為福建省歷代"絲路帆遠"的真實寫照。 水下考古作為福建省歷年開展的重點項目,完成水下考古項目兩項。在平潭海壇海峽對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提供的4處水下疑點進行了水下探摸確認、資料采集。同時,承辦了"2015年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實習工作,為我省以至全國水下考古人員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完成文物保護項目16項。由福建博物院文物保護中心完成的包括廈門蓮塘別墅、峽陽歷史文化名鎮下馬坪土庫、石板坪土庫、大衙土庫以及將樂縣良地古建筑群等處的維修設計,以及建陽建窯、長樂圣壽寶塔、壽寧鸞峰橋等多處文物保護規劃,很好地遵循了"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嚴守規劃底限,窮究設計依據,使規劃與設計具有更加嚴格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 |
相關閱讀:
- [ 08-08]2016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 [ 08-08]我院參加“2016博物館文化送邊防”活動
- [ 08-05]“首屆閩臺大學生博物館文創藝術設計大賽”啟動
- [ 08-05]藏友匯——5.18世界博物館日免費鑒寶活動
- [ 08-05]福建博物院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