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形辟邪燭臺
2016-08-05 16:20:48??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上圖是1955年福州西門外鳳凰嶺出土的一件南朝青瓷獅形辟邪燭臺。此器高8、口徑2.2、身長12.5、寬6厘米,通體遍施青釉,釉質晶瑩潤亮,狀似獅子,獅頭昂揚,雙目圓睜、張口露齒、頷下有須,獅身呈蹲踞狀,項背分披鬃毛,腹部兩側刻劃有羽翼,四足屈于腹下,尾巴呈蕉葉狀。它胸部凸出,身體彎曲,臀部翹起,體態矯健神俊。脊背上還塑有一供插燭用的柱形圓管,與腹部相通。這件燭臺造型生動,神態逼真,是一件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工藝技巧很高的作品。 辟邪燭臺是六朝時期,特別是西晉時的特有器物,以前常因其形象類獅而稱之為“獅形燭臺”。其實此類形象的器物應有兩種,一種腹部有翼,是辟邪,如本文介紹的這件器物;一種不帶翼,是獅。 關于辟邪燭臺的用途,學術界有不同說法:或曰插燭照明的燭臺;或曰文房盛水的水注;或曰宴飲和祭祀之酒器。辟邪燭臺過去多被認為是“水注”,是一種盛水的文具。但它的成型方法與當時盛行的蛙形水盂和斂口扁圓腹水盂完全不同,后者是拉坯成型,有一個器壁薄而光滑的扁圓腹以貯水;辟邪燭臺則用模印法對接成型,器體厚重,內壁凹凸不平,有管狀口而無流,不像盛水的樣子,也與硯、筆筒等文具不相匹配。所以從實用、形態和體重來看,都應用于插燭照明為宜。 六朝時期人們常取動物形象作為瓷器的造型,是為像生瓷,這件獅形辟邪燭臺就是其中的代表。獅子據說是東漢時從西域傳入,隨著佛教的盛行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具有辟邪、祝福的文化象征意蘊,深受人們的喜愛。辟邪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鈕、鐘鈕上常用辟邪為形象。辟邪的形象應是漢代才出現的,六朝時期,辟邪形象的雕刻作品很盛行,南京附近及周圍一帶的王侯陵墓前往往有石雕的辟邪。表達了當時人們希望避邪消災、逢兇化吉的美好心愿。 賓娟撰文/陳浩攝影 ? |
相關閱讀:
- [02-19] “國輝堂”海歸藏品下月在延展出
- [11-26] 第二十屆廣州藝博會 兩宋稀世書畫藏品將亮相
- [01-11] 新絲綢之路國際藝術品交易會落幕 民間藏品引關注
- [01-29] 義捐珍貴藏品 籌辦民間展館
- [04-05] 電信詐騙團伙靠新套路斂財千萬:藏品升值了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