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農梅花圖軸
2016-08-05 16:19:12??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好游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于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并精于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后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同時他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鑒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金農畫梅,自稱“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時香千里”,足見其懷才不遇的心情。 我館藏有金農的一幅的梅花圖軸,該作為絹本,墨色,立軸。作品通長162.5cm,通寬55cm。該畫通幅以淡墨設色寫枝,濃墨點椒,花繁枝茂,花蕾花朵相簇開放,花枝搖曳,生機勃發,古雅拙樸,構圖飽滿,充滿新意。畫心上方有作者漆書畫梅感想一段,署名:“冬心先生記”鈐白文“金吉金印”一方。漆書是金農首創,他獨創一種“渴筆八分”,融漢隸和魏楷于一體,這種被人稱之為“漆書”的新書體,筆劃方正,棱角分明,橫劃粗重而豎劃纖細,墨色烏黑光亮,猶如漆成,是其大膽創新、自辟蹊徑的標志。這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所用的墨是自選墨煙所造的“五百斤油”。“諦視之,紙墨相接之處仿佛有毛,幽光徐漾”,寫出的字凸于紙面,稍一觸指即為墨染。寫出的字凸出于紙面。所用的毛筆,“截取毫端”,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像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似粗俗簡單,無章法筆意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剔除細節,直取磅礴氣韻。那險峻雄奇的構局,渾樸鈍拙的金石趣,都融合在黑、厚、重、凝的格調之中。 畫軸下隔水有徐邦達先生鑒定題跋,落款:“已已之春徐邦達時年七十有八。”畫心上方自識畫梅心得一段,落款“冬心先生記,”鈐白文“金吉金印”一方。此系金農親筆畫之一,書、畫無不精致,且構圖、款式與眾不同,富有新意,充滿生機。 陳施耘撰文/陳浩攝影 ? ? |
相關閱讀:
- [01-29] 義捐珍貴藏品 籌辦民間展館
- [02-19] “國輝堂”海歸藏品下月在延展出
- [11-26] 第二十屆廣州藝博會 兩宋稀世書畫藏品將亮相
- [01-11] 新絲綢之路國際藝術品交易會落幕 民間藏品引關注
- [04-05] 電信詐騙團伙靠新套路斂財千萬:藏品升值了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