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慎《枯木雄鷹圖軸》
2016-08-05 16:08:01??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清黃慎《枯木雄鷹圖軸》賞析 黃慎其人 黃慎,字恭壽,又字恭懋、躬懋,號癭瓢子。福建寧化人,寓居揚州賣畫為生,他的繪畫風格和成就,在乾隆中期的“揚州八怪”中獨樹一幟。 黃慎的畫題材很廣,無論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所不能,無所不精。黃慎早期為工筆畫,中年后以唐懷素的狂草筆法如畫,畫風變為潑辣瀟灑的大寫意格調,遂成自己的獨特面目。 畫面內容 福建建博物院收藏的《枯木雄鷹圖軸》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黃慎七十四歲時的佳作。此圖紙本,縱172cm,橫89cm。墨筆繪一蒼鷹,展現鷹鷙猛然棲止時的神態。形象逼真傳神,畫幅略施淡色,筆墨蒼潤,筆姿縱放,圖左上方有草書提款“風定為翔,迎行而舞,側目枝頭,精神千古。”末署“乾隆庚辰小春月癭瓢子寫”,鈐白文“黃慎”和“癭瓢”二枚方印,右下角另一壓角方印殘缺難辨。 歷史上許多具有生命力的名作,在動態的構思上,往往選擇運動發展過程中矛盾即將解決之前的一剎那加以刻劃,雕塑如此,繪畫亦然。一個動態即將達到頂點而尚未達到前的一刻,比達到高潮的一覽無遺更耐人尋味,更含蓄而富于表現力。黃慎這幅畫的藝術構思正是這一客觀規律的具體表現。他畫的這只鷹,并不停留于尋常的盤旋或棲息動作,而是將其處理在滑翔結束,即將收攏翅膀棲止于老樹干之前的一刻,這一刻是表現鷹的動態最微妙的瞬間,能不落俗套而細膩地表現鷹的動態活力,耐人尋味。圖中的鷹在滑翔俯沖后腦袋前伸并張嘴鳴叫,翅膀尚未完全收攏,鷹的生命與活力蘊藏于特定的動與靜之間。這種處理法,說明畫家不但善于觀察生活,而且在意境表達上有自己獨到的創見。 在畫幅的題句中,作者把鷹在迎風中張開雙翅逆風奮力翻飛而上,靜風中順勢滑翔行進,和鷹佇立枝頭“側目”觀望的眼神等特點做了歸納概括。作者贊頌了鷹不畏狂風逆境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冷眼面對事態風云變幻的孤傲風骨。題句反映作者向往著能夠自由地駕馭著自己的生活和命運的執著追求,在對社會黑暗,權勢者壓迫的揭露和憎惡中,作者和歷來所具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一樣,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氣節和尊嚴,在對鷹的贊頌中,寄寓了自己的崇高思想境界。 圖中用蒼老的樹干襯托了勇猛矯健的鷹,以中鋒、側筆、濃墨、淡墨與留白等水彩技法交替使用,以滋潤活潑松動的概括筆法,把鷹的軀體結構、羽毛質感和勇猛的動態無一遺漏地表達出來。寥寥數筆就刻劃出了鷹目光的銳利和逼視感。落筆時,作者完全從客觀對象初發,注意對象的具體結構特征,例如鷹嘴鷹爪等雖用筆概括,但完全符合其解剖結構,這正是作者有著嚴格扎實的工筆畫的基礎,同時在不離開對象真實的原則上,作者摻以草書筆法如畫。尤其在描繪樹干蒼老枝葉橫生上,揉進了縱橫頓挫的狂草筆法,使水墨的意趣和書法的神韻相互融合,相輔相成,達到了氣勢開張富于活力的境地。 ? |
相關閱讀:
- [11-26] 第二十屆廣州藝博會 兩宋稀世書畫藏品將亮相
- [01-11] 新絲綢之路國際藝術品交易會落幕 民間藏品引關注
- [01-29] 義捐珍貴藏品 籌辦民間展館
- [04-05] 電信詐騙團伙靠新套路斂財千萬:藏品升值了百倍
- [02-19] “國輝堂”海歸藏品下月在延展出